内蒙古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919/4477495.html本文由T-34用户-KAZAN根据到年喷火坦克相关档案和M.巴普洛夫,马克西姆.克洛米茨,I.G.热尔托夫,A.Yu.马卡洛夫,Yu.帕什洛夫等人的相关作品写作。
自年代初开始,苏联就开始致力于将火焰喷射器安装在坦克上以期提高坦克的突破能力。以OT-27,OT-26,OT-为代表的早期喷火坦克在年代中期便完成了设计,测试和量产并进入苏联军队服役。随着年代末,反坦克武器的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步炮防御体系中的反坦克火力已经能在轻型喷火坦克发起攻击前轻松地摧毁这些脆弱的移动燃料罐子。于是乎结合新一代坦克研发更大防护更好的喷火坦克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实际上早在年10月4日,GABTUKA就发布了装备火焰喷射器-烟幕装置(ODP系统)的A-32的技战术指标需求,GABTUKA要求采用一具火焰喷射器取代A-32的航向机枪,同时配备有烟幕发射装置以布置烟幕掩护技术装备或者步兵攻击敌方防线。在火焰喷射系统方面要求火焰喷射器能喷射至少60米,每次可喷射10至12升混合燃料,喷射时间最少1至1.5秒,点火装置应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不过因为A-32项目从基础设计上被认为防护性能无法满足战争需求,基于A-32配备ODP系统的喷火坦克也毫无例外的被放弃。
随着T-34坦克的投产,为T-34安装火焰喷射器研制新的喷火坦克的计划便立刻提上了日程,年5月9日,第厂与苏联红军化学兵总部达成协议,将T-34坦克首上的航向机枪更换为火焰喷射器以为化学兵提供新型喷火坦克,根据协议装备喷火器的T-34将于年内完成并进行测试,在8月6日莫罗佐夫给NKSM和GABTUKA的第SO号信件中,第厂首席设计师莫罗佐夫提及了第厂关于年的相关研制工作的计划,其中关于喷火坦克的部分包括:
“第工厂于年才开始接触喷火坦克,可以预期的是喷火坦克将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这需要和HIMUKA就设计细节进行更进一步的沟通,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报告将在年内完成携带喷火器的T-34样车制造后进行。“
年12月下旬,已经获得OP-34这一正式编号的车载火焰喷射器在第厂开始了总装工作,喷火坦克使用了生产序列号为-18-3的A-34样车进行改装,而火焰喷射器则是在KB-的设计师P.P.瓦西里耶夫领导下与苏联红军化学兵总部共同开发,在稍早的12月中旬,根据已经完成的装配图纸,火焰喷射器的整个气动系统将由4个布置在车内的13升压缩空气瓶提供动力,火焰喷射器喷口则替换了原有的航向机枪,无线电操作员将在自己的战位负责操作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器在坦克战斗室最前部配备了升的燃料箱,为了安装火焰喷射系统.,DT机枪的备弹数下降到了5个弹盘,而坦克的战斗全重则增加了kg。
OP-34火焰喷射器设计草图
OP-34的工作原理如下,无线电操作员须先扣动扳机,扳机接通电流在喷口产生电火花,并同时打开汽油阀,将由汽油泵加压到5至6atm的汽油喷出喷口形成雾化油气并由电火花点燃,然后踩下击发踏板,气流会从发动机排气管进入控制气缸,并由此打开球形阀,在压缩气瓶的作用下将燃料罐内的混合燃料压入喷管内,当气压达到15至25atm时混合燃料就会从喷嘴喷出,并被燃烧的雾化油气点燃形成火焰射流。
OP-34火焰喷射器结构图
装备OP-34火焰喷射器的-18-3于年1月初开始工厂测试,到了月底测试结束,驻第厂的GABTUKa军代表P.P.巴伊科夫在年1月的简报中喷火坦克的测试由如下记录:
“在测试中,混合燃料可以喷射65至70m。但火焰喷射器有如下缺陷:
1.火焰喷射器在充满气瓶和燃料罐后仅可以进行4次喷射;
2.喷射中不可中断
3.吹扫阀可靠性不足
4.出现了若干次点火失败
5.燃料存在泄漏问题
改型火焰喷射器不适合进行量产,该型火焰喷射器会减少车辆备弹并使战斗室工作环境恶化。“
年2月21日,第厂召开的技术会议上,关于装备OP-34火焰喷射器的T-34喷火坦克的议案被再度提出,经过讨论有了以下决定:
“截至年4月15日,第厂需要向GABTUKA提交最终版本的火焰喷射器以供测试,火焰喷射器射程应不小于90m,且燃料应足以保障最少10至12次喷射。”
3月10日,莫罗佐夫向GABTUKA和NKSM做了OP-34设计测试工作的最终报告,其中关于OP-34的结论如下:
“混合燃料由60%的原油和40%的煤油组成,喷射距离为60至70m,当使用气缸控制时,采用升燃料罐可以进行6至8次喷射。
在测试中,气缸出现故障只得使用手动控制,在手动控制下,火焰喷射距离不变,但是喷射次数可以增加到10至15次,当减短射程到50至55m时,可以进行最多20次喷射。”
不过在同一时间,第厂并非是唯一正在开发火焰喷射器的厂商,战争前夜的苏联军工体系在坦克用火焰喷射器研制上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实际上采用压缩气体推进的OP-34在其中算得上异类,拥有更长久喷火坦克及其相关系统研制经验的第厂,第37厂,GSKB-47,KB-7等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火药燃气推进的火焰喷射器,3月13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就已经签署了第-ss号决议《为KV,T-34和T-50坦克配备火焰喷射器的有关决议》,该决议基本将采用压缩气体推进的火焰喷射器OP-34排除在了投产计划之外。15日,第厂接到了NKSM第s号决议,要求第厂在年年底前生产辆配备ATO火焰喷射器的T-34坦克。5月31日,第厂向第厂提供了ATO-41的实物以及配套图纸,基于以上情况,GABTUKA于6月4日在给第厂要求终止OP-34火焰喷射器的开发工作的信件中要求第厂中止继续改进测试OP-34并准备在量产T-34上安装ATO-41火焰喷射器。
T-46-1步兵支援坦克
作为拥有非常悠久喷火坦克开发历史的第厂,早在年便基于年投产的双炮塔版T-26坦克开发出了OT-26喷火坦克,此后的时间里负责T-26生产和改进工作的第厂基于不同的T-26底盘设计并量产了OT-和OT-喷火坦克,以上三种喷火坦克在30年代大规模量产并服役,也让苏联成为同时期拥有最丰富喷火坦克设计使用经验的国家之一。以上三种第厂设计生产的喷火坦克均使用火焰喷射器替换了坦克的火炮系统,成为了单纯的烧烤战车,而另一方面,传统的压缩气体推进式火焰喷射器的射程较为有限,早期的OT-26仅仅只有35m的有效射程,尽管在第厂的改进下,苏芬战争前夕量产的OT-和OT-已经将火焰喷射距离提升到53m,但是苏芬战争的使用经验表明,这些显眼的移动燃料罐的射程难以满足攻击坚固筑垒地区的需求。不过早在年,第厂开发新一代步兵支援坦克的过程中,T-46-1就成功的在保留主炮的同时在安装了一局并联火焰喷射器以提高坦克支援步兵的能力。虽然T-46-1最终未能进入量产,不过也证明了喷火坦克保留主炮的可行性。有了友商的大胆尝试,在年,第厂研制了OT-喷火坦克,不同于已经量产的OT-,OT-完整保留了T-26的主炮和并机的同时将一具第37厂设计的火焰喷射器布置在了车体前部,不过这样贪大求全的设计带来了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单薄的T-26底盘过载严重,车辆机动性和可靠性明显降低,而OT-也因此中道崩殂。而在提高喷射距离的问题上,随着30年代末NII-6开发出了粉末增稠燃料,让压缩气体推进的火焰喷射器的喷射距离可以达到70m级别,然而新型喷火坦克的技战术指标普遍要求火焰喷射距离不得少于90m,于是乎火药燃气推进的火焰喷射器几乎成为了解决喷射距离问题的唯一选择。
OT-喷火坦克
年2月,NKSM发布了全新的步兵支援坦克(SP坦克)的技战术指标,其中便要求新型步兵支援坦克在首上可布置火焰喷射器或者航向机枪,不过第厂提交的T-方案并未涉及装备火焰喷射器的方案。随着11月SP坦克技战术需求的更新,第厂以T-坦克为基础设计的SP坦克力压LKZ的方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并获得了T-50的编号。不过获得胜利的第厂并没有时间庆祝自己的胜利,根据年1月6日签署的第/1号指令,第厂需要于年2月1日前完成安装火焰喷射器的T-50样车。不过早在年10月3日,第厂就提交了O-化学作战步兵支援坦克的计划,基于这个计划,一个特殊的工作小组在第厂成立,小组由D.I.耶拉金和I.A.阿里斯托夫领导,致力于研制一款火药燃气推进的火焰喷射器,小组于年12月中旬开始了ATO(俄语自动坦克火焰喷射器的缩写)火焰喷射器的设计工作,ATO喷火器采用了DS-39机枪的枪机和枪栓,而提供动力发射药则使用了截短的Sh-37航空机炮的药筒。弹夹备弹数6发,完成6次喷射后须重新装填发射药。火焰喷射器可单次喷射也可连续喷射,单次喷射10升燃料(所以ATO火焰喷射器在正式文件中也常被称为10升火焰喷射器),每分钟最多可进行20次喷射,当使用标准燃料时可喷射60至65m,但换上粉末增稠的燃料后喷射距离可达到m。整个火焰喷射器全重45kg,高度紧凑的设计可以让ATO火焰喷射器轻松安装在DT-29机枪使用的球形支座里。
ATO火焰喷射器
年2月27日,ATO火焰喷射器完成厂测之后,针对火焰喷射器原型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第厂也立刻开始了改进工作,最终改进后的火焰喷射器2号原型于3月18日安装在了T-50坦克上进行测试,不同于最初的设计,发射药更换为了截短的1-K37mm反坦克炮的药筒,弹夹备弹数下降到5发,火焰喷射器全重上升到66.6kg,系统全重为kg,燃料箱升,可支持17次喷射。尽管有3月13日国防人民委员部签署的第-ss号决议支持,军队并未认可这一产品,例如在3月18日至24日的第一阶段测试后,军队便要求将备弹数下调到4发以确保百分之百的喷射成功率。在改进后,第二阶段测试于4月1日开始,之后第厂又对ATO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5月10日,第37厂的15升火焰喷射器也安装在一台BT-7上与ATO火焰喷射器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中ATO火焰喷射器在使用增稠燃料时射程为90m,而第37厂的产品则达到了m,不过因为其相较于ATO火焰喷射器制造困难,可靠性较低,单次喷射消耗燃料更多且体积更大,需要对坦克本身进行大幅度设计修改。最终在5月20日,对比测试结束以后,ATO被认为是更为成功的设计并获得了ATO-41的正式编号并在柳别尔齐厂投产。
安装在T-50上测试的ATO火焰喷射器
未完待续……
近卫T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