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xwdt/第一节 子 痈
吴某,男,30岁。两天前早晨起床时突感睾丸肿胀疼痛,行动和站立时疼痛加重,疼痛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怕冷。阴囊红肿,触痛明显。自服“消炎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昨天起伴有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
子痈是指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中医称睾丸和附睾为肾子,故以名之。临证中分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肿胀疼痛为特点。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
1.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湿热内生;或房事不洁,外染湿热秽毒;或跌仆闪挫,肾子受损,经络阻隔,气血凝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2.气滞痰凝 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结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1.诊断
(1)临床表现
①急性子痈 附睾或睾丸肿痛,突然发作,疼痛程度不一,行动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秘等症状。附睾可触及肿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可有波动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脓出毒泄,症状消退迅速,疮口容易愈合。
②慢性子痈 临床较多见。患者常有阴囊部隐痛、发胀、下坠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根部,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
(2)辅助检查 急性子痈者,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尿中可有白细胞。
2.鉴别诊断
(1)卵子瘟 (腮腺炎性睾丸炎) 睾丸肿痛,多继发于痄腮(腮腺炎)之后,一般不化脓。
(2)子痰 附睾触及结节,多发于附睾尾部,疼痛轻微,发病缓慢,常有泌尿系结核病史,输精管增粗,呈串珠样改变,溃破后形成窦道,有稀薄豆渣样分泌物。
急性子痈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生素;慢性子痈多应用中医药治疗。
1.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突然。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焮热疼痛,少腹抽痛,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枸橘、龙胆草、栀子、黄芩、金银花、柴胡、连翘、荔枝核、六一散等。阴囊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川木通;已成脓者,加透脓散;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2)气滞痰凝证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常用橘核、昆布、海藻、川楝子、延胡索、木香、厚朴、枳实、青皮等。结节难消者,加三棱、莪术、夏枯草;阴囊积水者,加茯苓、泽泻。
2.外治疗法
(1)急性子痈 未成脓者可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水调匀冷敷;病灶有波动感,穿刺有脓者,应及时切开引流;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者可外用生肌白玉膏。
(2)慢性子痈 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3.其他疗法 急性子痈主张早期应用抗生素,在药敏试验未获结果前,可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
1.外生殖器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等,应及时治疗。
2.急性子痈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兜起阴囊。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通畅。
3.饮食清淡,忌烟禁酒。
第二节 囊 痈王某,男,28岁。5天前因步行磨伤阴囊皮肤,逐渐出现阴囊红肿疼痛,局部灼热,睾丸、附睾、阴茎均无异常;伴全身发热、口干、尿黄、排尿灼热等症状。
囊痈是发于阴囊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阴囊红肿疼痛,皮紧光亮,寒热交作,形如瓢状。《外科大成》云:“夫囊痈者,阴囊红肿热痛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阴囊蜂窝织炎。
多因坐卧湿地,外感湿毒;或囊痒搔抓,外伤染毒;或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脾失健运,湿热内生,湿热毒邪阻于肝肾之络,致使阴囊部气血壅滞,乃成痈肿。
1.诊断
(1)临床表现 初起阴囊部出现红肿、灼热,压痛明显,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阴囊肿胀进展较快,甚则肿大如瓢,坠胀疼痛。可伴有发热畏寒、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身热不退,肿痛不减,可致成脓。
(2)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鉴别诊断
(1)子痈 睾丸或附睾肿硬,疼痛剧烈,早期阴囊肿胀不明显;而囊痈初期即出现阴囊红肿灼热,炎症一般不波及睾丸。
(2)脱囊 多有阴囊皮肤外伤史,阴囊由红肿而迅速变为紫黑腐烂,甚至睾丸暴露,病情危重,易发生内陷,是一种发于阴囊的特发性坏疽性疾病,临床少见。
多以清热利湿为主,早期宜配合抗生素治疗。
1.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
证候:阴囊红肿焮热,坠胀疼痛,拒按,酿脓时局部胀痛、跳痛,指压有应指感;伴发热,口干喜冷饮,小便赤热;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紧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或泻热汤加减。常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柴胡、甘草、当归、生地黄等。已成脓者,加天花粉、白芷、皂角刺。
2.外治疗法 未成脓者用玉露散、金黄散或双柏散凉水调糊冷敷。若红肿范围较大者,用三黄汤(大黄、黄柏、黄芩)煎汤冷湿敷,频换敷料,保持冷湿,以消肿止痛。已成脓者应及时切开引流,注意避免损伤鞘膜与睾丸。
1.及时处理阴囊部外伤,注意保持阴囊部的清洁及干燥。
2.勿饮酒,忌食鱼腥和辛辣炙煿食物。
附:脱囊脱囊,又称“囊脱”“阴囊毒”“囊发”等,是指突然发生在阴囊的急性炎性坏疽。临床起病急,阴囊红肿、紫黑,迅速溃烂,甚则可整个阴囊皮肤腐脱,睾丸外露。
本病发病多因卫生条件差导致阴囊皮肤不洁,或阴囊湿疹因抓挠损伤,或外伤阴囊,感受湿热火毒,致使阴囊气血壅遏,肉腐血败,久则耗损气血,以致气阴两虚。
初起阴囊肿胀,阴囊皮肤发红发亮,自觉阴囊灼热剧痛,触之有捻发音。1~2天后,阴囊皮肤紧张湿裂,其色紫黑,阴囊迅速溃烂,流血样污水或脓液,最后腐肉脱落,睾丸外露。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创面细胞培养可有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链球菌等。X线或B超检查可发现阴囊壁内有气体。
本病常需与囊痈、阴囊急性丹毒等相鉴别。
治疗本病,初期当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当益气养阴、清解余毒,用益气养阴汤加减。本病凶险,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旦出现坏死,应该立即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