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容易造成传染病的蔓延扩散,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现将几种常见的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流行性感冒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成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大人小孩都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多发,年龄越低,发病率越高,常在小学和幼儿园造成流行。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以5-6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潜伏期长(平均潜伏期18天)、传染期长(发病前6天至发病后7天均有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被带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4-15岁儿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以耳垂周围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
预防措施
1、一旦发现发热伴耳垂周围肿大、胀痛应及时就医。
2、注意洗手卫生,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手,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4、对病患鼻咽分泌物、粪便等可能污染到的物品进行消毒;
5、可提前接种腮腺炎疫苗;
6、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不适及早就医。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工厂及社区等场所引起暴发疫情。临床表现:由于诺如病毒感染多在冬季暴发流行,其最常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故也称之为“冬季呕吐病”。虽然诺如病毒抵抗力和传染性均较强,10-个病毒粒子就会使人感染,但是仍属于自限性疾病且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1.诺如病毒目前没有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3.诺如病毒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4.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肺结核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菌侵犯什么脏器叫什么脏器的结核,如侵犯脑膜叫脑膜结核,侵犯骨骼叫骨结核,侵犯肾叫肾结核等。肺结核病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且肺结核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类型。临床表现:肺结核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咳嗽咳痰两周或痰中带血,可能得了肺结核,医院就诊。(如咳嗽、咯痰2周以上,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无力等症状,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5.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6.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7.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治疗。
9.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10.不要自行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
11.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
手足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通过消化道、接触和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以预防病从口入.
2、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家长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还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4、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5、托幼机构要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
6.可提前接种肠道病毒71型疫苗.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被细菌或病霉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途径是污染的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吸人或眼、鼻部粘膜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手及手帕等。此类病常在冬、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
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多做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患病者不要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地区的儿童及老人,可以服些中草药预防。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1、菌痢:感染途径是用被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手进食,或食用腐烂不洁的食物。此种病常在夏、秋季发生或流行。
预防措施
发现吐、泻病人要早隔离、早治疗;实行科学的粪便管理和饮水消毒;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和销售的食品,须经卫生防疫部门检验和认可;消灭苍蝇、蟑螂;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峡炎无效,但如考虑合并有细菌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
氦氖激光照射咽喉部双扁桃体穴及合谷穴各3分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