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长之路
我是土生土长、“原生态”、地地道道协和医学院培养的“草根”技术员。年子承父业进入协和医学院寄生虫学系,师从何博礼(Hoeppli)国际寄生虫学专家(瑞士籍德国人)和冯兰洲(我国著名寄生虫学专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研究所所长),从练习生开始学习和工作。医院,年退休,医院男科后,一直从事男科学实验诊断工作。
年9月23日进入协和医学院寄生虫学系学习。第一天就遇到1例短小绦虫的病人进行驱虫治疗,为了正确掌握驱虫效果,需要计算驱出虫体的数目。把粪便漂洗清澈后,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挑选和计数,由于我从来没有看过显微镜,半天下来已经是头昏脑胀、呕吐不止,连饭都没有吃。这是对我的第一次考验。连续坚持5天,一共挑出条短小绦虫成虫。这篇文章年发表(Hoeppli,R.:SomerareformsofhumanparasiticinfectionofinteresttothephysicianinChina.ChineseMed.J.,63(7~8):~.)。
每天进行患者粪便寄生虫检查是主要的工作,以“工作中学习”为主要形式。大约3年都是住在协和医学院宿舍,学习寄生虫基本形态与鉴别,尤其熟练掌握寄生虫原虫如阿米巴、疟原虫等的形态鉴别,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宿舍,扎扎实实地学习了3年的基本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其间参加了冯兰州教授研究生丁兆勋(后任新疆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主任)和柳忠婉(北京中医药大学寄生虫教研室主任已故)的研究“家畜寄生虫病的调查”课题的标本收集工作,由于年抗美援朝开始反细菌战,北京的家犬都要求统一屠杀,在炮子河(北京站旧址)建立了“屠宰狗场”,大约每天屠杀条犬,我将大约30条狗的内脏(心、肝、肺、肠)全部取回,收集家犬内脏的寄生虫的调查。另外还到天桥屠宰场取一些牛、羊、马、骆驼和犬的内脏,进行寄生虫的检查,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标本如棘球绦虫成虫。从中自己初步体验到科研工作的艰辛、方法、过程与其中的乐趣。
年晋升技术员。由吴青黎、刘尔翔、郑亚明和我进行“山东费县血丝虫病调查”奔赴山东兖州、费县等农村,挨门挨户进行血液涂片采集,第二天在当地进行血片的处理和进行显微镜检查。历时1年调查了十几个农村,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当地的丝虫病防治提供了数据。从中我学习了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与知识,提高了鉴别水平和丝虫病的临床诊断经验。年参加“五氯酚对日本血吸虫药物实验的观察”,后来在参加四清工作队到昆山红旗大队,曾在昆山卫生院进行日本血吸虫普查并进行五氯酚的治疗。
~年参加协和医学院医学生和高级护士班寄生虫课程及实习准备。年参加了医学生寄生虫课程及实习辅导。年举办“全国寄生虫高级师资进修班”听取了的全部理论课程并负责实习辅导,并讲授技术课程。、、年担任医学生寄生虫实习准备及技术理论讲解与辅导。通过医、教、研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寄生虫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为以后的医、教、研打下了良好基础。年成立检验科任寄生虫室组长合并检验科,医院检验科。
2独立完成课题
常规工作中总结资料是科研的一条捷径。随着每天患者粪便寄生虫的检出结果,积累了大量资料,医院的传统习惯,并不随手丢弃,而是通过统计变成流行病学资料,完成了肠道寄生虫检查方法探讨(附~年13个年度,例患者寄生虫感染率的统计),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50(3):-)。年在患者粪便中检出脆弱双核阿米巴,进行检查方法与鉴定的研究,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年发表在动物学报(;24(3):-)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年报(;9-11)上。医院由白琴副院长主持科研成果鉴定认为:本项科研填补了我国脆弱双核阿米巴在下肠道感染及临床寄生虫学研究方面的空白,提出了新见解,提高了临床医学方面的认识,是一项科学性较强并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於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授予《年院校级科技成果荣誉证书》。医院中美学术交流。收到美国Cross教授高度评价,并收到国内杨汝杰教授赞扬“诊断无误,谢谢你寄来的珍贵资料,它不仅使为在教学中又有一份我国自己的资料,更因之而使我追昔抚今--------(79-6-26来函)”。年报道了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AmoebicMeningo-encephalitis)临床与诊断(附一例报告)。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3):-.
3医院继续沿着协和的道路努力
医院,组建了检验科。我深深感觉到男科学的实验诊断是检验医学界弱项,尤其是精液检查常常被冷落、忽略,甚至是不屑一顾的项目,严重阻碍了男科学科的发展。而患者是百般犹疑才把精液取了送来,每每看到饱受困扰的求医者,强烈的责任心使我受到挑战,患者期盼的眼光使我记忆深刻。而我们的化验者实在是草草了事,距离患者真实的疾病情况往往差距甚远,为临床提供不了可靠的检验结果。在完成组建检验科的任务以后,我决心要研究精液检测的内容,特别是对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认为,精液中的细胞都是“白细胞”,医院检验科的时候,就提出精液中的细胞不都是“白细胞”,到了中日我仍然坚持此观点,可喜的是在医院检验科得以实现了追逐的目标。
80年代开始了“白细胞与生精细胞的鉴别”,实验证明精液中的细胞,主要是睾丸生精小管脱落的生精细胞,于年在国内首次报道了《例生育组与不育症精子形态与生精细胞定性与定量分析》一文,(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5(2):86-91),获得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优秀论文奖。其后,以《一种观察睾丸功能的新方法——精液生精细胞学》进行了报道(中国性学;1(2):41-43,22),并认为可以作为分析睾丸生殖功能的客观指标在临床应用(医院学报;(8)27-30)。继之完成了《精子泳动速度和尾部鞭打频率测定》(医院学报;6(1):45-47)和《精子形态、活率及其指数测定》(医院学报;6(4):-);及《精液生精细胞检查(附98例病例分析)》(医院学报;7(1):17-19);和《例不育症患者的生精细胞检查与病因分析》(医院学报;8(1):27-29)等研究报告。通过上述研究为男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新途径,提高了男科的实验水平和诊断水平。我一直笃信实验室必须和临床结合,临床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室离不开临床的需要,所以,我积极建议成立医院男科,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我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在这里继续实践、验证和深入与提高。医院男科的成立和实验室平台的建立,使得进一步有进行研究的空间。
4退休后继续创造男科实验诊断的研究
退休以后,自谋职业、自筹资金,我仍然矢志不渝进行精液病理学的研究。为了探讨生殖道感染的病因,进行了解脲支原体在男性与女性感染和不育症关系的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支原体感染与致病性进行了探讨。为了研究自己出经费,并将精液标本存在自己家中冰箱。每天到处奔坡寻找可以合作的单位和实验的地方。多方努力完成了如下研究内容,发表论文10篇:
1.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中国性学,;3(1):4-11).
2.支原体感染对精子运动的影响(---,;3(4):24-26).
3.脲原体感染精子的相差摄像观察(---,;3(4):27-33).
4.感染脲原体精子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4(1):37-43).
5感染脲原体的生精细胞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4(1)43-47).
6.精液中白细胞对脲原体吞噬的电镜观察(---,;4(2):28-30).
7.脲原体感染所致前列腺炎(---,;4(2):30-35).
8.脲原体感染宫颈细胞光镜、电镜的观察(---,;4(3):43-45).
9.细菌性阴道病(中国性学杂志,;4(4):43-46).
10.精液异常生精细胞形态特征》(中国性学杂志,;5(1):23-28).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男科领域的认识,为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更加坚定我锲而不舍对精液病理学研究的决心。
5我痴迷生精细胞凋亡学和精液脱落细胞学研究
2年国际细胞凋亡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恍然大悟,我为之努力的精液生精细胞的正常与异常形态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细胞的凋亡与胀亡变化不同阶段与过程,其变化与睾丸生精障碍有密切关系,是我一直追求和研究的课题和目标。
细胞凋亡是借用古希腊语,意指细胞的死亡犹如秋天的树叶或花瓣的凋落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与坏死主要特征比较其意义深远,说明了细胞死亡的自然规律,有利于揭示恶性疾病如肿瘤、癌症、艾滋病、白血病等的发病机制,将为医学开辟新的道路,是医学生物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人类的睾丸内的生殖细胞与激素水平的高低都可由于细胞凋亡的改变,可以引起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的改变。而我们在精液中检出的异常生精细胞和形态特征,正是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和胀亡的不同变化时期与不同的形态特征。
6年根据多年收集和积累生精细胞和精子形态学的资料,曹兴午等主编了《精液分析与不育症——生精细胞凋亡、胀亡与精子形态学图谱》(英汉对照)一书,计80万字幅图片。在出版后,应医院男科主任的邀请,我又回到了医院男科,这时我已经74岁了,完全可以颐养天年,生活安逸地渡过晚年,但,人各有志、想法不同。我觉得应该在有生之年,充分利用医院男科的资源和实验室与临床结合的平台,再为精液病理学从实验到理论提高一步,进一步提高男科实验诊断和诊疗水平,为男科的事业和检验事业尽自己的微薄能力,于是,我欣然接受,於当年参加到医院男科的集体中,在男科实验室继续发挥余热。也许这也是老有所为吧?!
在男科的2年多,和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了,近例患者精液的精子形态和生精细胞学分析,配合临床提供了诊疗数据。由我牵头完成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如下:
1.交变磁场照射对小鼠睾丸生殖功能的影响.(中华男科学杂志.9,15(6):~).
2.精子形态学检验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29(4):-.).
3.生精细胞形态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29(5):-.).
4.前列腺液检查与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29(12):-).
5.精液生精细胞检查与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6,29(10):-).
6.细菌阴道病两性感染检查与分析.(中国医学检验杂志,7,8(5):-).
7.精液白细胞与不育症之间关系探讨.(.生殖医学杂志.8,17(4):-).
8.不育症患者例精子形态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8,31(10):-).
9.圆头精子综合征生精细胞特征(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国男科学杂志8,22(8):53-55.).
10.不育症精液生精细胞凋亡率检测.(.生殖医学杂志.8,17(5):-.).
11.男性不育症应注意生活因素的影响.(.中国性科学.8,17(4):45-48).
12.男性不育症Y染色体研究》(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8,6(5):51-55).
13.精液凝固和液化理学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性科学.8,17(1):10-12).
综上所述,细胞凋亡的学科建立和其理论根据,仍然是从细胞形态学开始,逐渐研究发展和深入,取得了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疾病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生精细胞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凋亡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诊断和治疗睾丸生精障碍和睾丸性功能障碍提供了根据,为临床实验诊断学提供了新手段,为预防人类环境污染提供了新指标,为研究中医中药开辟了新思路。
6思维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
21世纪的时候,人们预测,应用现在的诊治技术仍解决不了目前的医学很多难题,而只有深入到决定细胞一系列复杂功能的核内DNA链上去探索,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新途径。因此,细胞核将成为医学深入研究的靶子。而细胞凋亡也从分子水平的细胞核开始、认识和证实。为此,我提出和发表了如下几个创新点:
1.创建了精子凋亡分类方法(现代检验医学杂志.9;24(3):1-6.)
我创建了《精子凋亡形态分类与分子机制》的新形态学分类方法。因为,精子发生期间大约有3/4的精原细胞经历凋亡,预示着整个细胞校准水平的平衡与稳定。作为健康的精子,维护精子DNA完整性对未来生殖健康至关重要。精液中看到精子凋亡比例过高出现,常常是由于DNA高比例损伤造成的,是不育症的原因之一。(根据近几年采用流式细胞仪在检测精子DNA已经有不少的报道,开阔广阔前景,说明精子DNA检测的实用性)。
2.创建睾丸生精障碍的靶区、靶细胞和靶点学说(中国男科学杂志.8;22(7):58-60)
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有特定的靶位,睾丸生殖障碍也不例外。睾丸内的生殖细胞在生精小管内规律、持续地产生精子,并使之发育完善,均需在完善的局部细胞群体的密切合作、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下进行,尤其是“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功能是否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睾丸生精功能和精子质量。就睾丸生精过程而言,生精小管的界膜(limitans)、间质细胞(Leydigcell,LC)和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是调控生殖细胞功能状态的中心环节,而LC和SC的损伤,以及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异常,常常是造成的关键因素。为此,睾丸生殖障碍是以界膜为靶区(targetarea)、以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为靶细胞(targetcell)、以线粒体为靶点(targetpoint)的生理病理过程。为此,我们在治疗睾丸生精障碍造成的不育症患者中,就应该密切 3.阐述了颌下腺-睾丸轴观点(中国男科学杂志.8;22(9):62-65)
研究证明:在雄性动物体内,不仅存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还存在颌下腺-睾丸轴,调控雄性动物的生殖与性功能。在雄性动物睾丸内间质细胞(Leydigcell)、支持细胞(Sertolicell)以及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等多种细胞内都存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受体(receptor)。可以接受来自颌下腺的多种活性物质,为其所用。而颌下腺也存在雄激素如睾酮(testosterone,T)和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等的受体,因此睾丸可通过分泌雄激素来反馈性调节颌下腺的功能。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这一功能,希望进行深入研究。
4.首次提出性学研究进入微观世界学术观点[华人性学研究(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会刊),8;(2):33-39]
从睾丸组织化学研究角度,阐述了睾丸功能障碍是男性性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睾丸激素水平下降与年龄变化和性能力的“五指法则”(可谓性年龄;性工(功)龄)的学说观点。可以依据生精细胞脱落的情况,判断睾丸功能正常与衰退的一项客观指标,为治疗和预防性功能障碍提供了诊断依据,为观察治疗药物提供新手段。
5.首次报道了睾丸支持细胞骨架的研究(中华男科学杂志;8,14(8):-)
首次报道了精液中可以检出支持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并对其形态进行报道。睾丸受到各种不同的有害因素影响,可引发睾丸生殖障碍,导致了生精小管中各个细胞的生理性改变向病理性发展。由于受损的程度(轻或重)不同,受损的时间(长或短)不同,和致受损的因素不同,生精细胞发生凋亡和凋亡细胞的脱落过程也不一,精液中不仅可以检出生精细胞,还可以检出支持细胞骨架、微管和微丝,这些脱落的细胞残体,反应了睾丸损伤的严重程度,已经在临床应用。临床可以依据精液检测的结果,以动态的观点考虑睾丸生殖障碍的程度和治疗的可行性依据。目前进一步进行与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这是精液病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检测进程)。
6.线粒体与不育症(中国男科学杂志.;24(5):71-72.)
线粒体是睾丸生殖障碍的靶点,我们就应该进行深入研究,有学者对线粒体DNA(mtDNA)分子含量研究,发现发现每个细胞的线粒体含量不同,粗线期精母细胞为~个;圆形精子细胞为~个;长形精子细胞为25~50个;成熟精子为50~75个mtDNA分子。哺乳动物单个精子中含有约75个线粒体因而成熟精子每个线粒体中只有1个mtDNA分子,在整个精子发生的过程中,生精细胞内每个线粒体中mtDNA拷贝数目由原来的2~5个减少为1个。研究表明,一种启动线粒体转录的蛋白质——人线粒体转录因子(humanmitochondrialtranscriptionfactor,h-mtTFA)可能对人mtDNA拷贝数目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此,在诊断和治疗不育症就不能不考虑线粒体缺失与不育症的关系。
7.微生物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和胀亡(中国男科学杂志.9;23(5):69-72.)
男性睾丸生殖障碍的首要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可以引起多器官障碍综合征及细胞凋亡和胀亡。微生物对睾丸的损伤也不例外,为此,在诊断和治疗不育症时,一定注意微生物感染的问题。性行为多样化形成的“四口循环”,是性传播疾病和造成菌群失调的重要原因,“四口循环”对性传播疾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精液中病毒性感染也不能小视,精液脱落细胞检测中可以看到生精细胞感染的包涵体,提示临床应引起 8.首先提出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指征
根据精索静脉曲张造成睾丸生精小管组织病理损伤的累积性变化和精液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脱落状态,提出精子畸形率≥45%;精子头部凋亡率≥15%;生精细胞凋亡率≥20%,作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指征和观察疗效的指标。精索静脉曲张是慢性渐进性对睾丸生殖功能的损伤。医院统计例精索静脉曲张与非精索静脉曲张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每增长1岁精液异常危险性提高0.倍(2.3/倍),是非精索静脉曲张精液异常危险率的1.2倍。精索静脉曲张是迁延性疾病,由于睾丸长期血运供应障碍等原因,可导生精细胞过度凋亡和胀亡,病理组织学所见常以胀亡为主,导致生殖功能和性功能障碍,患者应尽早、尽快手术,避免对睾丸持续性损伤。已经成文发表。
7近年发表的文章
除了上面发表的文章,近年以第一作者陆续发表的文章如下:
1.曹兴午.从三届诺贝尔奖看性学与生殖健康研究.中国性科学.9,18(11):29~31,36.
2.曹兴午.维护男性生殖健康与性健康.中国性科学.,19(1):44-48.
3.曹兴午,李翠英.线粒体缺失与不育症.中国男科学杂志.,24(5):71-72.
4.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睾丸微结石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中国性科学.,19(6):25-28.
5.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线粒体缺失与男性不育症.中国性科学.,19(10):4-7,10.
6.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生精细胞胀亡的特点及与凋亡的区别.中国男科学杂志。,24(10):65-68..
7.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睾丸微结石症.中国男科学杂志。,24(11):70-72.
8.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中国性科学.,20(2):51-56.
9.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生殖激素对生精细胞凋亡的调控.中国男科学杂志。,25(5):66-68.
10.曹兴午,林凯,李翠英,等.细胞胀亡在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征与机制探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6(4):1-8.
11.曹兴午,林凯,李翠英,等.腮腺炎睾丸炎对睾丸的损伤及其治疗.中国男科学杂志.,25(11):64-66.
12.曹兴午,林凯,李翠英,等.评《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
中华男科学杂志,,17(12):-.
13.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中国性科学.,21(2)15-21.
14.曹兴午,施长春,李翠英,等.精子凋亡和生精细胞凋亡检测与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指征.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8(5):1-9.
15.曹兴午,王立红,袁长巍,等精液病理学检测与临床意义.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8(3):1-8.
16.曹兴午,施长春,齐来增,等.精索静脉曲张、AZFC缺失和腮腺炎史一例报告.生殖医学杂志.,22(12):-.
17.曹兴午,白文俊,罗世芳,等.二次腮腺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网络会诊.中华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7(19):-.
18.曹兴午,乔博义,施长春,等.成功治疗精索静脉曲张致严重少精子症一例报告。生殖医学杂志.,23(5)-.
19.曹兴午,李翠英,袁长巍,等.巨细胞病毒感染、包涵体形成与生精细胞凋亡与不育症.中国性科学,,23(3):66-73.
8老骥伏枥笔耕不辍
根据多年的临床和实验室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和提高的一条途径,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我知道年华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必须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把我几十年的积累经验、图片、病例、组织病理切片,像一支老蚕一样吐尽最后的一屡青丝,留给人间,留给中国的医学事业,造福不育症患者。可能这就是协和的精神对我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使我执着和矢志不渝吧!也许是协和人一种特有的素质吧?!
继6年曹兴午、杨文质、赵广明主编出版《精液分析与不育症——生精细胞凋亡、胀亡与精子形态学图谱(英汉对照)》一书后,年曹兴午、李宏军、白文俊主编《精液脱落细胞学与睾丸组织病理学》一书,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资金赞助,8月即将出版。前者是侧重基础与细胞形态;后者侧重生精细胞与组织病理和临床应用。本书有如下创新点和看点:
1.首创建了以分子生物学进行精子凋亡分类的新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
2.首先提出,依据缺陷精子形态学特点进行病因定位,如精索静脉曲张精子;尼古丁效应精子;微生物感染精子;化学性污染损伤精子;物理性损伤精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不育症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3.首先提出睾丸生精障碍的靶区、靶细胞、靶点(三靶学说)的学术新观点,进一步丰富了男科学诊断和治疗的新思路。尤其是间质细胞、支持细胞、肌样细胞、生精细胞与睾丸生精障碍都有详细图文并茂的介绍。
4.首创精液脱落细胞学与睾丸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以精液脱落细胞学观察可能替代创伤性睾丸活检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就睾丸生精障碍与睾丸病理组织的相关形态进行介绍。如睾丸微结石的病理改变;精索静脉曲张的生精细胞与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急性睾丸炎的生精细胞与睾丸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和关系。生精细胞分析可以代替睾丸活检,评估睾丸生殖功能。
5.首次提出在精液中可以检出支持细胞骨架、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为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依据。
6.首次提出在精液中检出含铁血黄素结晶,为睾丸损伤微量出血提供了证据,为治疗提高了诊断依据。
7.首次提出细菌阴道病男性是携带者和传播者的“四口循环”传播方式,详尽图文并茂的介绍,提高了对本病发病率升高的新认识,以及预防措施。
8.精索静脉曲张生精细胞与睾丸组织病理学大量图片和详尽的介绍。
尽管我几乎用尽了毕生的精力,努力在微观领域苦苦寻觅,能够为男科事业作微薄贡献,但我知道在男科学的领域里还有诸多的问题没有搞清楚,尤其是在男性不育症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盲点需要探索的内容,我将继续努力。希望我的书出版后,大家能够从这些浅薄的知识当中受到启迪,我就足以欣慰。也会含笑九泉。
9我这协和人的感悟
1.基础与临床基础研究决定临床高度
32年的协和生涯使我悟出:在协和医学院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协和的一项优良传统,那就是实验室和临床结合。我在练习生时就知道Hoeppli、冯兰洲教授一起去看病人,记得年冯兰洲教授亲自教我如何采集梅毒患者标本,暗视野显微镜下查看梅毒螺旋体,我记忆深刻就是采取活体标本不能使用酒精消毒,遗憾现在有的医生不明白这一点。亲自查看绦虫患者治疗排虫的情况,当绦虫排不出来又如何慢慢牵拉排出。经常教导我们:“实验室常常是基础医学范畴,其研究都是基础医学的实验,基础研究的成功,开创了临床的应用。因为我们基础研究是为临床研究服务的,而基础研究的提高与成功,必然促进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并促进整体医学水平的提高。而基础研究又是根据临床的需要进行的”。“一个临床单位,基础研究的成功与否,决定临床治疗的高度。一个人一定要把基础功力打牢、打扎实,基础功力决定你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是否成功”。这些教导我铭刻在心中,毕生在实践。这种“协和模式”符合“转化医学”新概念。
年,美国《科学》杂志首次提出B2B(从试验室到临床)的概念;年,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第一次出现“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一词,促进了此后转化医学领域的迅速发展。转化医学又称转换或转译医学,其有关研究通常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research)或转化科学(translationalscienc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目的是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在基础研究与患者的诊疗之间,特别是与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s)建立桥梁联系,更有效地将基础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并以临床疾病的问题指导基础研究的走向,从而最终减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脱节,实现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标。过去十几年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投入巨资,在美国许多大学建立转化医学项目(clinicalandtranslationalscienceaward,CTSA)。如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华盛顿大学、亚特兰大大学、丹佛大学,加州大学之诸多分校,亚利桑那大学和德克萨斯医学中心等都设置了临床和转化科学(CTSA)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供临床和转化科学双向转移的机会,NIH还成立了指导转化医学研究的机构,为培养年青一代的医学科学家致力于以诊治患者为导向的研究。近年来还出现了转化医学期刊(JournalofTranslationalMedicine)并设立了“转化医学杰出奖”和“B2B-床边到实验台奖”(bedsidetobenchaward),专门颁给直接应用于人类疾病特征性强的基础医学研究。这些设施的建立其核心是打破基础医学、药物研究、临床医学之间的屏障,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桥梁联系,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快速转化到临床,成为对疾病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2.不能单纯满足在应用上,应该追求其原理
19世纪末,年8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了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首任主席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AugustusRowland)当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发表“为纯科学呼吁”(Apleaforpurescience)的演讲,后来誉“美国科学独立宣言”。罗兰在年前列举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以此警示美国科学界。罗兰指出:“假如我们的科学只停留在科学应用上,很快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他们多少代以来在科学上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从未追问过所做事情的原理,这些原理就是纯科学。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进一步探索其特殊应用原理,他们就会在获得众多应用的同时创造发展化学,甚至物理学;就是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忽略了对其寻根问底,这是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科技的进步”。罗兰大师的讲话耐人寻味,引我们科学家深入思考。
3.反哺的义务——民众
微观世界是我最大乐趣。进入显微镜视野,我感觉到是“广阔明亮的天地,任我弛乘耕耘”,我实践着-------、思索着--------、锤炼着--------、渐渐好似进入了小小的曲细精管,思考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睾丸生殖功能障碍?而不育症——无精子只是临床表现。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可以证明患者是“腮腺炎迁延性损伤导致睾丸生殖功能障碍”?;还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0~3级睾丸损伤”引起睾丸功能障碍和的生精细胞学变化的特点;可能是“加德纳菌引起睾丸损伤”。我每每做出这样的诊断,都会感到欣慰和自豪,因为,我知道我的知识是千万个不育者的精液检测堆积起来的,是他们倾诉了内心世界的真谛,鞭策我去探索、去追求、去思考、去积累,才具有了一些男科学的浅见,患者是我的老师。我应该尽反哺的义务,把知识还给那些不育的民众,为他们送上佳音,谋取生育的权利。
4.发挥想象力进行开创性的研究
我所以投入生精细胞学的研究,就是因为精液中看到细胞都报告“白细胞”,已经成为检验界的传统,无可非议。我则认为不是“白细胞”?提出来无人理睬,为此,我尽了毕生努力去研究。我感悟到:要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出现的新奇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要加倍注意违反常规出现的新奇现象都可以有所创造。而漫不经心的人,真理常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过。不要束缚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儿童时期就已经具有的,但是随着年龄的长大,尤其是接受一套刻板式教育后,它往往会日渐衰弱。心思不活泼者是不会有什么创造力的。
对创造力的渴望,是青年人的基本心理。在积累中创造,在创造中积累,积累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单纯的积累只能像个材料堆积的仓库,只有经过创造才能建成大厦。我经常告诫学生,要不断的总结,只有总结才是你的经验,只有总结才能提高。
就是在晚近的精液分析中,我还发现无精子症中,精液残渣过多是一种精液的病理现象,说明睾丸生精小管内支持细胞的功能减退,没有能力清除细胞的碎片与残渣,导致大量的残渣从精液中排出。有精子的精液标本,就不存在这种现象,说明睾丸功能良好。这告诉我精液中的残渣也是反映睾丸功能的指标。
迟迟不能进入创造过程的人,往往是积累带有盲目性,必然效率不高。在学问不多时,直接进入创造,直接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详略有方,就能尽快地把积累的东西最有成效地用于创造,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空谈不是成功者的潜质,不断地积小成功,它们就像长跑的拉拉队,激动你向更大目标奋进。嫉妒不是一个成功者的素质,任何人的点滴成功都应该为之庆贺,因为他(她)们付出了辛勤劳动和不断的努力。
开创性的研究是取得科学研究必然途径,是科学研究的核心与精髓,每个研究者必须抓着这一点,开启智慧的灵感,发挥创造性思维,作出创造性新成果。协和可以使你: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协和人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
5.科学研究是延续性事业
科学研究是延续性事业,没有终点和止步。只有承前才可以启后。研究中的奇思妙想是科研的冲锋号,要抓住点滴智慧的火花,都不要放过,也许点滴的火花会促使你奋斗一生。目标如一,矢志不渝是研究者成功的条件,滴水穿石无非说明两点:目标一致;始终如一。切忌急于求成,浮躁更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忌。持之以恒、耐住寂寞是每个成功者的秘诀,是成功者基本素质。是协和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延续的事业需要人来完成,培养接班人刻不容缓,责任感和使命医院培养接班人。我想精液脱落细胞学的事业必须有人继承与发扬,如果到目前为止了,我也不甘心,后人再起步又需要花去多少光阴和岁月,更重要是延误了学科发展。医院2年多里,培养了一名主任医师、博士生从事临床治疗工作,可以根据生精细胞检验结果,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虽然处于摸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但总有人去实践、探索、观察和总结,总比束之高阁好吧!另培养一名实验室检验师完全可以掌握了精液脱落细胞学的形态特征、分析和寻找病因,为临床提供符合实际的检验结果。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我和另位导师培养了一名副主任医师的博士生(照片者),已经完成学业,活跃在临床第一线。一起书写著作,启发他们从实践工作上升到理论,正像我的老师教我一样,我帮助他们慢慢从理论上提高。编写了曹兴午总主编李翠英、王立红、林凯主编《男性不育诊疗资料汇编》一书。
6.经受磨砺锤炼自己
磨砺和锤炼是意志品质的锻炼,是成功的内在因素,困境使弱者退却;困境使强者奋进!不必过多注意别人的议论,就像走路时不必注意地上的影子。无聊的议论像影子追随你,随着太阳的变化而变化。我听到的议论太多了,我的原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中国社会主义也具有自己的特色。然而,路怎么走,才能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呢?这就有我们既要有理想、有追求,又要不断调整完善自己,审思慎行,更要为此付出努力、勇气、智慧和力量。我无愧地说:我走出了《精液脱落细胞学》检测的道路。我对得起我的老师;我对得起同事、同行;我对得起我的晚辈,我对得起男科事业和检验事业,我做出了微薄奉献,为这些领域添上一瓦,我扪心无愧,我无怨无悔地选择。最终,我说一声,对得起培育的协和医学院。
人生一世,做一件事不容易,做一个完美的自己更不容易。社会有公正的舆论和规则,我不是故意标榜独特与新奇。只是由于世俗的应力往往使一些真实进步的事物或思想夭折于新生,从而使我们的生命失去了锐气,失去了弹性,失去了支撑。那么与其庸庸碌碌混一辈子,不如高扬起科学梦想的旗帜,高出自己鲜活的生命。我是一个“痴人”,在这里说一篇痴话。
10曹兴午个人资料
年被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检验专业委员会评为“北京地区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专家”之一。医院生精细胞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杂志》副主编,医院男科顾问,四川省生殖健康医院医学顾问,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生殖医学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杂志编委、荣誉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创普健康论坛”组委会,授予男科专家团成员。国际中华性健康研究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ChineseMedicalSpecialistsPsychologists,IACMSP.NewYork)第三届(9)名誉理事等职务。
6年主编《精液分析与不育症——生精细胞凋亡、胀亡与精子形态学图谱》(英汉对照)一书,年主编《精液脱落细胞学与睾丸组织病理学》和总主编《男性不育症诊疗资料汇编》二书。另主编与参编20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篇,科普文章余篇,曾多次荣获优秀论文奖励。
满足大家询问,将小文略有改动与补充,时光流逝,仅为记录。
曹兴午邮箱:jyxc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