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Science
-疱疹性咽颊炎-
天气逐渐转热,手足口病已进入高发期,同时上线的,还有它的“小弟”——疱疹性咽峡炎。近期各地对这“兄弟俩”发布的预警信号可谓一浪接一浪......
诱发疱疹性咽颊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呼吸道而引发疾病。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多发季节:5~6月份或秋冬季节;●传播途径:通过粪便、呼吸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易感人群:1-7岁儿童易感,5岁以下幼儿高发;●病程周期: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是否免疫: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感染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当体温达到38.5℃以上,应及时退热治疗。
除发热以外,婴幼儿早期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可伴头痛、腹痛或肌痛,体征可见咽部充血,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3~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
如何缓解症状
减轻口腔不适的方法有:
1.保持口腔清洁,可用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含漱。
2.保持饮食清淡,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菜粥、面条汤、蛋花汤等,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
3.食物温度、口味适宜,要不烫、不凉、不咸、不酸、不硬。
4.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如何预防
目前没有“疱疹性咽峡炎”疫苗可预防,幼儿会反复被感染。尤其是体质差、抵抗力弱的幼儿,越容易被感染。如何预防,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人接触。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做好家庭卫生清洁工作。
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增强幼儿免疫力。
饮食上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让孩子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让孩子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抵抗力。●理解和配合幼儿园工作。
幼儿一旦出现疱疹性咽峡炎,要告知幼儿园,待患儿痊愈后,方可入园。●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成人接触了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后,虽然没有患病症状,却容易携带该病毒并传染给孩子。
春末夏初转季之际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坚持去上幼儿园,要及时告知幼儿园,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防控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虽然病毒很可怕,但是只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就能防患于未然!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END-
图文:来自网络
编辑:吉吉大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