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群先生(—),几十年间专心用温灸义务治病,不收分文,积累了丰富的配穴治疗经验。其多年经验总结为《马氏温灸法》一书。此书上篇为总论,下篇为82种疾病的灸法与验案。下篇之灸法为马氏独创的循环温灸法,颇具特色,自然值得重视。而上篇有很大篇幅是常用穴的“主治汇要”,间或附以他个人的经验。这些经验也很宝贵,现摘录并汇为一编,以免明珠遗失。
一、肺经
中府: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亦用于下肢水肿。
太渊:目翳,白睛充血。
二、大肠经
天鼎:治舌麻痹。
三、胃经
大迎:也用治痄腮。
下关:灸上牙痛亦效。
膺窗:治各种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乳根:各种乳腺病,包括乳腺癌。
不容:治各种胃病,包括胃癌。
天枢:急性肠炎及痢疾,配下脘、气海,往往一灸便愈,亦治肾炎。
大巨:治失眠,睡前灸此穴,配太溪。
气冲:下痢里急。
足三里:不少的古医籍均载:小儿不能灸足三里。认为灸之可妨碍小儿生长及引起目疾等。如《图翼》云:“一云小儿禁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疾。”实则像小儿脾胃不和、泻利、呕吐、痰喘等证,在灸其他穴时配足三里是常可取效的。只是应当注意,小儿不宜像成人一样以足三里作为常规保健穴使用,以免撤热于下,妨碍小儿生长。
四、脾经
腹结:阑尾炎。
大横:治大便不通,只灸左侧大横,并配双侧承山穴,一般晚间灸,次日晨便下。
大包:治脾约证,配商丘。
五、心经
神门:甲状腺肿。
六、小肠经
支正:眼睑麦粒肿。
七、膀胱经
风门:配阳陵泉治四时感冒,初觉有异便急灸之,往往立愈;能退感冒等引起的高热,少数患者于灸后热不退,可止灸,并无不良。
肺俞:治肺结核等各种肺病、瘙痒、疮等各种皮肤病,常配尺泽。
肝俞:痈疮、梅尼埃病。
胆俞:胆囊炎、胆石症。
胃俞:治各种胃肠病,如溃疡病、胃癌等。
三焦俞:可治消化不良所致的慢性荨麻疹。
大肠俞:肾炎、阑尾炎。
志室:肾炎。
申脉: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癫痫病不论昼发、夜发均宜灸。
束骨:小便淋沥。
八、肾经
照海:高血压、半身不遂、关节炎、便秘、小便不利、水肿、癫痫昼发及夜发均可用。
九、心包经
天池:治各种乳腺病,包括乳癌。
大陵:治风疹、疥癣等各种皮肤病。
十、胆经
风池:偏头面痛兼齿痛,用于降高血压之高压较好,治严重的眩晕宜配悬钟。
京门:肾炎。
肩井:配灸足三里能使腹中逆气下行并使大便通畅。
环跳:高血压。
风市:高血压、半身不遂。
阳陵泉:感冒、高血压。
悬钟:高血压及各种属于上热下寒、上实下虚病证。
十一、肝经
章门:章门所治甚广,因脾虚、脾气呆滞所治诸症皆宜灸之,无论气痞、症瘕、肝积肥气及各种肝、胆病证皆宜灸之。
期门:期门所治甚广,如肝气盛、肝炎、肝硬化、肾炎、肋膜炎、脾肿大、伤寒不解、热入血室及喘息等证。大凡各种腑有瘀滞,治需调肝者皆宜灸此穴配太冲。
十二、任脉
天突:食管肿瘤,舌麻痹。
曲骨:治妇科各种病,如子宫下垂、子宫肿瘤等,亦治尿频。
中极:治疗卵巢肿瘤、睾丸炎、肾炎。
阴交:盗汗。
神阙:使脑出血昏迷及脑血栓昏迷患者复苏,须长时间灸此穴。慢性病,不论何证,多宜灸此,治急症亦效,以其助护元气尔。
中脘:中脘的主治已不胜枚举,要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肠瘀滞,开启、强壮脾胃之效用。胃肠清,则五脏六腑之瘀滞有倾泄之途,脾胃健则五脏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实为治疗一般慢性病之必要灸穴,急症亦多用。
巨阙:心积伏梁。
膻中:肺结核,产后乳汁不下及乳疮。
十三、督脉
哑门:温灸哑门治高血压、关节炎、头重、头麻木、半身不遂、失语有效。
风府:可治流感。
百会:慢性病患者的体质多为下寒上热、下虚上实,卒灸百会等头部穴,某些患者可出现头晕、口干、耳鸣等反应,故一般宜先灸身体中下部穴,使邪热下行,然后再灸百会等头部穴则无不良反应,且必觉头脑轻松。
囟会:嗜睡亦效。小儿未满7岁,囟门未合,宜慎灸。
上星:此穴灸后眼视物明亮,为眼病常用灸穴。
命门:小儿急惊风、肾炎、脊髓炎、痔疾。
筋缩:小儿急惊风速灸甚效,配命门、中脘、脐。
灵台:哮喘发作时速灸灵台、身柱、太溪。
十四、经外奇穴
颈四椎旁:常用治目疾。
二白:痈疽。
内踝尖:肿瘤。
推荐阅读:
老年痴呆,针灸有奇效!(附视频)
疑似小中风的针灸立竿见影验案
这把火烧得太猛烈了!——邢医生升级版“烧山火”再验记
这就是传说中的“烧山火”针法吗?
烦人的干眼症,针灸竟有如此捷效!(视频为证)
近视有效,那老花呢?
三个刘渡舟?(读书札记)
印会河“抓主症”与刘渡舟“抓主症”有何不同(读书札记)
?本文为邢斌原创。
?欢迎转载,转载务必注明原作者和出处:"读书写字与临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