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疱疹性咽颊炎

如/何/正/确/认/识

疱/疹/性/咽/颊/炎

7月份进入高温期,我区疱疹性咽颊炎发病持续上升,该病发病人群常见于1-7周岁,因此多发于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

疱疹性咽颊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程表现:

01

主要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5.全身和咽部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个别患儿(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症状严重,发病期间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并发症。

(重要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02

家庭护理及防护:

主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以及外出游玩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2.勤通风: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少聚集:建议在疾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处玩耍,如室内儿童游乐场等。

4.勤清洁:经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等餐具和用具。

5.勤观察:留意孩子口腔、手、足、臀部等部位是否有疱疹或皮疹,如有,应尽早就医。

7.远病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避免亲密接触病人,不建议跟病人拥抱或分享玩具、餐具、洗浴用品等,避免感染。

03

幼儿园预防措施

1.幼儿来园须经保健医进行健康检查后方可入园;

2.由保健医和班级老师对幼儿的健康情况进行午检和全日观察,并有记录;

3.保育老师在幼儿入园前做好了开窗通风工作,并保证上下午各有2小时的开窗通风时间;

4.幼儿入园前保育老师做好物表及地面、盥洗室等消毒清洁工作,餐点前再一次做好餐前桌面消毒,放学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

5.幼儿餐具、生活用品进行一用一消毒,玩具、书籍每周一次的清洗消毒或暴晒;

6.老师对孩子进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卫生教育活动,要求幼儿勤洗手讲卫生,并保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04

如发现病例幼儿园采取的措施

在正常教学时间里发生了疱疹性咽颊炎的病例,幼儿园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

1.首先隔离患儿,通知家长接回家进行就医,并按医嘱进出处理;

2.全班幼儿转移到大隔离室;

3.幼儿座位、床铺保持1m距离;

4.保健医对全班幼儿每2小时逐个进行一次排查

5.对原先的教室进行彻底的消毒

6.班级老师每天对缺勤幼儿进行健康追踪

7.要求患儿症状消失后7天方可返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zz/8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