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1698.html
1近年人发生聚集感染布鲁杆菌病例
年3月4日,东北农大动物医学专业医硕班一男同学出现发烧、头晕,并伴有左膝关节疼痛病症,医院诊治2天后效果不明显转院治疗。3月14医院检验结果表明,该学生布病血清学检验阳性。由于该生上实验课时曾经有过解剖实验羊只史,所以该校随后对涉及相关实验课的多名师生进行全面排查,最终查出27名学生及1名教师感染布鲁杆菌病。究其原因,是实验指导教师在购买实验羊只时未按规定要求羊场出具相关检疫合格证明,也未按规定对实验羊进行现场检疫,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也没有切实按照标准的实验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有效防护而致感染。这一事件发生后,东北农大在承诺承担所有法律责任的基础上,共赔偿每名学生约6.1万元,并对相关的责任人作出不同的处理。
年4月13日,我省紫金县疾控中心报告该县龙窝镇发生一宗由饮用未经有效消毒生鲜羊奶引起的布鲁杆菌病聚集性疫情,共有39人确诊感染布鲁杆菌病,后查明其疫源来自于该县龙窝镇龙窝村黄某的奶羊养殖场。
这是近年来2起比较典型的聚集性感染布鲁杆菌病例,而像甘南瑞信达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多名员工受感染这样的牧场饲养员感染病例时有报道。曾经在5省区抽样调查,人群的感染率为6.1%。布鲁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近几年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反弹趋势,我国尤其严重,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农业部将布鲁杆菌病列为优先防治的国内16种动物疫病之一,并作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2有关布鲁杆菌病的基本知识
2.1什么是布鲁杆菌病?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该病原,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杆菌病”。国际上将布鲁菌分马尔他(羊)、流产(牛)、猪、犬、森林鼠及绵羊附睾等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3个生物型)、牛种(8个生物型,牛3型和牛6型菌的生物特性是一致的,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布鲁菌分类学会将其合并为一个生物型称为3/6型)、猪种(5个生物型,原为4型,年国际会议上增加第5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着和犬种各一生物型。我国以羊种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存在于少数地区。在家畜中,牛、羊、猪较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及孕妇流产等。2.2布鲁杆菌病的危害
我国将布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布鲁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对经济动物而言,能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牛怀孕母牛常于妊娠6-8个月发生流产、产死胎或弱胎,流产后常排出污秽的灰色或棕色恶露。有的发生胎衣滞留,出现子宫内膜炎,阴道流出不洁棕红色渗出物。乳腺受到损害引起泌乳量下降,重者可使乳汁完全变质,乳房硬化,甚至丧失泌乳能力;也有伴发关节炎。公牛主要表现为睾丸和副睾丸炎。(2)羊孕羊流产,可发关节炎和滑液囊炎。公羊发生睾丸炎。(3)猪主要为流产、子宫炎和不孕,产死胎及弱仔。公猪发生急性或慢性睾丸炎或副睾炎。
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男性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2.3布鲁杆菌的抵抗力
布鲁杆菌属于布鲁杆菌属,为非抗酸性,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所以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min,湿热60℃30min、70℃10min,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常用消毒药的推荐浓度对布鲁杆菌都有效。布鲁杆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d,在皮肤里能生存45-60d,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d,冰冻状态下存活数月,鲜乳内能存活10d,食品内可存活2m,在水中可存活5d至4m。
2.4布病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子季节较多发。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家畜中羊、牛、猪易感,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人患本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有机会和家畜接触的人如兽医、畜牧场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2.5布病的传播途径和潜伏期
受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能够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原菌,特别当动物发生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人主要通过饮用未经消毒受污染的鲜奶、与感染动物的接触而感染。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的长短,视病原菌的毒力、感染量和感染时家畜的妊娠期而定,一般为14-d。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d内发病。也有个别动物可能终生带菌,但不发病。
2.6感染布病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家畜患布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脏、淋巴结、肝脏、肾脏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人感染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简单,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菌和猪型菌布病大多较重,牛型菌布病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m(平均4m),但可短仅1m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人类布鲁杆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亚急性及急性感染: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少数患者有至数日的前驱症状,如无力、失眠、低热、食欲症、上呼吸道炎等。急性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炎、睾丸炎等。
慢性感染:特点为主诉多,尤以夜汗、头痛、肌痛及关节痛为多,还可有疲乏、长期低热、寒战或寒意、胃肠道症状等,如胃寒、腹泻、便秘等,还可有失眠、抑郁、易激动等,易被诊为神经官能症。急性期遗留的症状,如背痛、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明显乏力、夜汗、延续多日的低热等。固定而顽固的关节痛多见于羊型感染,化脓性并发症则多见于猪型感染。
2.7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根据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等典型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判断为疑似布病。
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测,根据我省发布的布鲁杆菌病检测净化方案,检测包括:
筛选试验血清学监测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还可以采用OIE推荐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试验)或荧光偏振试验。
确诊试验筛选试验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诊,或采用OIE推荐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试验)进行确诊。
其他试验病原等其他专项监测采用国家标准或OIE推荐的检测方法。
2.8检疫
产地检疫牲畜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养殖场/户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屠宰检疫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牲畜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屠宰检疫过程中,要对规定的检疫部位按照屠宰检疫规程进行认真检疫,对检疫合格的胴体加盖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场/厂,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进行疫源追溯。
种畜异地调运检疫跨省调运种畜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照规范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到达养殖场后须隔离饲养45d以上,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9阳性动物的处理
《广东省布鲁杆菌病检测净化方案》规定:对确诊阳性个体和临床病例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对其排泄物高温发酵,对场(点)进行彻底消毒。
对阳性种猪、种牛和羊场(点)等阳性群体全群监测,每年至少监测2次,发现阳性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2.10能有效杀灭布鲁杆菌的化学消毒剂
布鲁杆菌对化学消毒剂抵抗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氯制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布鲁杆菌。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1)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戍二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较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g高锰酸钾加入14-42mL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密闭门窗8h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2)含氯消毒剂: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3)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常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原污染的畜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喷洒6-12h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11动物养殖场发病后的工作
动物养殖场发现布病可疑病例后,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做好以下工作:(1)对发病和阳性动物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后。(2)畜舍中的粪便应彻底清除并消毒,院子里散落的畜粪应当收集,并作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清理堆积畜粪时应淋水,不得扬起粪尘。(3)用过的器械、用具都要进行清洗消毒。(4)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集中销毁,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用去污剂清洗2次,确保干净。将扑杀时穿过的衣服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10min以上,用肥皂水洗涤后再消毒。
2.12规模养殖场预防布病措施
规模养畜场必须坚持科学养殖,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一是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牲畜,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防止疫病传入。若需引种,必须到布病阴性场引种,并严格检疫和隔离。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畜舍保暖通风;夏天要做好畜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新鲜饲料,保持畜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畜群抗病能力。三是养畜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生产区与生活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的门口要设置消毒池,栏舍门口有消毒垫和洗手盆,严禁外来参观人员等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更衣消毒,进入车辆严格消毒。四是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畜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畜舍内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工作。五是做好春秋两次布病的监测工作,对结果阳性者,要坚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3布鲁杆菌病的防控现状
布鲁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所以在家畜中控制发病是防控本病的关键。由于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所以必须有多个部门的联合配合行动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近期,为进一步深化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务院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农业部门,农业部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和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
3.1建立专项工作体系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将布病列为优先防治的国内16种动物疫病之一,并作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按照分区域分步骤的防控策略制订了中长期防控目标,明确了布病的防控方案和技术路线。
3.2做好宣传普及防控知识
农业部、卫生部共同发布了《中国布鲁杆菌病防治现状》,制定了《布鲁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和《布鲁杆菌病防治手册》等一系列技术文件,强化对基层防治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印发了防控知识挂图、宣传手册、明白纸,免费发放给群众,特别是从事牛羊生产加工的高风险人群,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发布了生猪、家禽、反刍动物等动物的产地检疫规程及屠宰检疫规程,明确了检疫范围、检疫对象和检疫程序。二是印发《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管理规范》,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目前全国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的检疫申报点。三是强化各类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查,规范监督检查,提升养殖场(小区)、屠宰场、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等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四是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组织起草了《畜禽屠宰管理条例》,健全检验检疫制度;规范屠宰检疫行为。
3.4建立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
年,农业部出台了《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成立了追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陆续出台了相关技术规范,加快推进牲畜耳标佩戴工作,推进中央数据库建设,指导地方开展省级数据库建设。目前,追溯体系中央数据库基本建立,浙江、新疆等地省级数据库也已建立,跨省调运牲畜耳标佩戴率达%。
3.5完善布病防控体系
每年初,农业部印发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科学指导各地开展布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布病流行状况。卫生计生部门通过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和专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人间聚集性疫情。年以来,农业部在内蒙古、吉林、北京等地开展布病防控试点示范,探索不同养殖模式和流行状况下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为全国布病防控提供经验。目前,按照分区域、分步骤的防治原则,各级畜牧兽医部门通过“免疫、监测、检疫、净化、消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力争尽快控制布病上升趋势。
3.6广东省布病的防控工作
年以来,我省对布鲁杆菌病主要采取禁止对牲畜进行免疫,发现阳性立即扑杀处理的防控措施。省内非免疫畜的阳性率一直维持在低于国家规定的布鲁杆菌病稳定控制区的标准(连续2年阳性率<0.1%)。但年以来,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发现我省部分地区奶牛布鲁杆菌病感染率升高,个别原种猪场也出现布鲁杆菌病感染的情况。
广东省农业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广东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控规划(—)》,《牛布鲁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在年出台了《广东省布鲁杆菌病检测净化方案》。方案设定了工作目标:通过反复检测和处理阳性病畜的方式,全省基本达到净化标准;全面提升对布病的监测预警能力。并对任务分工、实施时间、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做了明确的规定。目前,我省对布病的防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3.7潜在的风险
除了高危人群(指凡是与患布病的敏感动物、畜产品及其原料等密切的接触人群,如兽医、从事布病研究和布病疫苗生产人员、畜牧场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等)有较高的风险感染布病外,还有就是习惯喝生鲜奶的人群,今年紫金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就是由受污染的生鲜羊奶所引起的。目前我省各地市均存在散养户养羊自行售卖生鲜羊奶和喝生鲜羊奶的现象,因为不少人认为,喝生鲜羊奶好,甚至当成补品,这种做法明显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按广东省畜禽养殖备案办法规定,存栏5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要到所在地县级畜牧管理部门领取《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并登记备案。但目前我省存栏少于50头的养羊户多而散,往往游离于监管之外。而散养户售卖生鲜羊奶,法律法规并无禁止,所以此种模式无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作为文章的结尾,在此再次呼吁,最好不买散养户现挤的生鲜奶,更不要生喝没经检疫的生鲜奶。
(来源:防疫一线,作者:张健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