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导读:鸡鸣散,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一。具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之功效。主治脚气。症见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用索悬吊,叫声不绝,筋脉肿大。现代主要运用于单纯性下肢水肿、慢性膝关节炎、特发性浮肿、丝虫病象皮肿、不安腿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属寒湿下阻者。
方歌鸡鸣散中用槟榔,陈瓜吴苏桔生姜,温阳化湿降浊逆,治疗脚气力量强
组成槟榔七枚(15g)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各30g)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各9g)桔梗、生姜和皮各半两(各15g)
用法上为粗末,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滓,再入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再次药汁相和,安置床上,次日五更,只是冷服,冬月略温服亦得,服药至天明,大便当下黑粪水,即是元肾家感寒湿毒之气下也。至早饭痛住肿消,只宜迟吃饭,候药力作效,此药不是宣药,并无所忌(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湿,行气降浊
主治寒湿脚气证。足胫肿无力,麻木冷痛,脚足肿痛不可忍,筋脉浮肿,脚趾溃烂,或挛急上冲,或胸闷泛呕,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细
方解
“鸡鸣散是绝奇方……浮肿脚气效彰彰”,以暖肝散寒、利气导滞、降逆祛浊、舒筋解痉为其功效。临证握其“寒湿、浊逆”为要。寒湿者,湿浊寒化也;浊逆者,湿浊随肝寒泛逆也。多用于寒湿脚气肿痛者。
本方所治之证乃寒湿浸淫,溃蚀肌肤所致。寒湿下注,壅滞经气,阻塞脉络,则足胫肿无力,气血因寒湿阻滞而不通,肌肤失养,则麻木冷痛,脚足肿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寒湿浸淫,腐蚀肌肉筋脉,则脚趾溃烂;寒湿浸淫而上冲,则胸闷泛呕,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细,皆为寒湿浸淫之征,治当温阳化湿,行气降浊。
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更能理气。佐以紫苏叶、桔梗宜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宜通以散邪,温散寒湿,行气开壅。但总以宣通为要,适用于湿脚气而偏寒者。
临床应用以足胫重着无力,发热恶寒,足痛不可忍,筋脉水肿为辨证特点。
加减用药
若见自汗、恶风、脉浮等风湿偏胜者,加桂枝、防风;无汗、身痛、脉沉属寒湿偏胜者,加肉桂、附子;寒湿脚气冲心、心悸、胸闷者,可去紫苏、陈皮、桔梗,加沉香、肉桂、附子、制半夏,或加服黑锡丹3克,以温降逆气等。
禁忌孕妇慎用。属于脚气、湿热脚气者忌用。方中槟榔易耗正气,不宜久服。
同名方
(1)《伤科补要》鸡鸣散,由当归尾、大黄、桃仁构成。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胸腹贮血。
(2)《古方选注》鸡鸣散,由荆芥、牛蒡子、雄鸡血构成。功能发散透达。主治痘发四五日,毒淤不散。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鸡鸣散,由杏仁、大黄、酒构成。功能活血化瘀。主治血瘀凝滞,跌打损伤,气绝欲死,并久积疲血,烦躁疼痛者。
方论选录
清·陈修园;寒湿之气着于下焦而不去,故用生姜、吴茱萸以驱寒,橘红、槟榔以除湿。然驱寒除湿之药颇多,而数品皆以气胜,加以紫苏为血中之气药,辛香扑鼻,更助其气,气盛则行速,取着者行之之义也。又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经云酸苦涌泄为阴。俾寒湿之气,得大气之药,从微汗而解之;解之而不能尽者,更从大便以泄之,战则必胜之意也。其服于鸡鸣时奈何?一取其腹空,则药力专行;一取其阳盛,则阳药得气也。其必冷服奈何?以湿为阴邪,冷汁亦为阴属,以阴从阴,混为一家,先诱之而后攻之也(《时方歌括》)
李畴人:脚气之病,乃胃有湿痰积饮,肝胆之气不能升化而郁塞,下走三阴之络,致足肚胫中胀痛,故名脚气。南方地卑多湿,常有之。以紫苏、桔梗、陈皮开肺快气,槟榔、茱萸温肝降逆,下气最速,木瓜和肝通经,生姜温肺胃,下气化痰。此方乃疏肺金而制肝木,下气化气泄湿,温肝温胃而降逆者也。此病每甚于日暮阴盛之时,故于五更服之,趁阳升阴未逆之际,则药力行而胀痛除也(《医方概要》)。
医案精选
吴某某,男,51岁,工人。年12月初诊。患者原有脚湿气之患,近来两脚瘙痒,湿水顿失,咳喘上气不能平卧接踵而至,双下肢浮肿,苔根滑腻,脉结代。脉证和参,乃湿毒上攻,心肺受戕,心阳被阻,肺失肃降。治当降逆祛湿,益气护心,鸡鸣散加味:
苏叶10克吴萸2克槟榔10克桔梗5克生姜3片生紫苑15克代赭石(先煎)太子参各30克陈皮6克赤猪苓各12克车前子30克(包)水煎冷服。
五剂药后,两足趾湿水淫淫,瘙痒又现,咳喘得平,下肢浮肿亦消,苔薄,脉濡细。效不更方,续进五剂。一年后随访,咳喘未见发作。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