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成长记19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宋本伤寒论: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桂林本: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和煮服法同宋本,服法多日再服

徐大椿:

此即越婢汤加杏仁也

方煮服法同宋本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即汗不可再汗,津液不得重伤,汗出而喘,尚有留邪在肺,故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邪已轻也,可与此汤汗出故用石膏,喘故用麻黄,杏仁。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此二句明致喘之所由,盖喘未必皆由于水,而饮水则无有不喘者,戒之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既下不可复汗,津液不得两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此汤

胡希恕: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麻杏甘石汤

注:发汗后,表不解,依法当与桂枝汤,今汗出而喘,虽表还未解,但以汗多出而喘亦剧可知兼有里热壅逆,桂枝汤不宜于里热,故谓不可更行桂枝汤。无大热,谓身无大热,假如身大热,则已实热内结,为大承气汤证,今无大热,乃外邪内热兼而有之,故可与麻杏甘石汤,两解其表里

按:大承气汤治汗出而喘者,身大热者。而本方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虽亦治汗出而喘,但汗出轻而喘亦微。与本方的汗多喘剧者,亦易鉴别

方解:麻黄汤治无汗而喘,今热壅于内,反使汗出,故去桂枝加石膏清热一止汗,增麻黄用量,以喘尤剧也

刘渡舟: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麻杏甘石汤主之

方煮服法同宋本

这一条论述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风寒在表,可以用发汗之法,但是,当外邪闭郁,肺有点蕴热的时候,如果用辛温发汗,常会使肺热加重,邪热迫肺,肺失清肃,故见喘息,肺热蒸腾,逼迫津液外泄,故见汗出,因此汗出而喘是肺热的明证,汗出而喘,但不恶风寒,是表无寒邪,故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并不是无汗而喘,故也不能用麻黄汤,这样就把太阳病表证之喘排除在外了,根据临床观察,邪热在肺作喘,由于肺合卫而主皮毛,常常可见到发热,甚至高热不退,故不要被“无大热”之句迷惑,麻黄汤证的无汗而喘都是太阳之邪影响肺气宣降所致,而本证是邪热壅肺,肺失清肃作喘,与风寒没关系,治疗重点在于清肺热,不在于发汗解表,因而用麻杏甘石汤治之

麻杏甘石汤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以清肺热,平喘为主,方中麻黄不配姜桂,是因为并不以其发汗,而是以其宣肺平喘,无论寒喘热喘,只要配伍得宜,麻黄都可以用,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可以治疗热喘,石膏剂量用到半斤,超过麻黄用量的一倍,清肺热的效力就显而易见了,杏仁降肺气之逆,佐麻黄以平喘咳,甘草调和诸药,补中益气

临床这个方子治疗肺热作喘效果很好,尤其对于小儿麻疹并发肺炎属于肺热者,更有可靠的疗效(后续有具体证状药味加减,可自行参考《刘渡舟伤寒论讲稿》72页)

郝万山:

邪热壅肺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麻杏甘石汤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

方,煮服法同宋本

提要:论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讲解:本证成因:太阳病汗不得法或误下邪气入里化热,壅于肺中

主证与病机:汗出而喘邪热壅肺,肺失宣降则喘,邪热逼迫津液外越则见汗出,即为邪热壅肺则发热,咳吐黄痰,甚至铁锈色痰,喘促胸闷,鼻翼扇动,心烦口渴,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滑而数等症自在言外

在《伤寒论》中,涉及的主要喘证有五个,一是麻黄汤证,二是小青龙汤证,三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四是大承气汤证,五是麻杏甘石汤证,也就是这两条所述证候,这两条以“汗出而喘”除外了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也除外了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证,以“不可更行桂枝汤”除外了中风兼喘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以“无大热”也就是无阳明里大热里大实除外了阳明实热迫肺而见汗出微喘,喘冒不得卧的大承气汤证,此“无大热”为鉴别诊断而设,并不是说邪热壅肺的麻杏甘石汤证不见发热,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两条原文,却将《伤寒论》中主要的喘证进行了鉴别诊断,这种排除诊断的思路和方法,很值得学习借鉴

此证乃表邪已解,邪热壅肺,治宜清热宣肺平喘,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义: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肺中壅热,用量倍于麻黄,克监制麻黄的辛温之性,使之宣肺平喘不助肺热,杏仁宣肺降气胁痛麻黄平喘,麻黄一药,有发汗平喘利尿三个作用,和桂枝相配,则发汗散寒,和石膏,杏仁相配,则宣肺平喘,和白术相配则利尿腿肿,本方用麻黄和石膏杏仁相配,显然取其宣肺平喘的作用,炙甘草缓肺气之急,和中护正,避免石膏伤中焦脾胃阳气,又可调和诸药

本方现代临床应用甚广,凡呼吸道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只要属于肺热壅盛者,皆可用,临床常加金银花。连翘,黛哈散,芦根,鱼腥草等疗效可靠(后加蒲辅周之解及刘渡舟依证加减药味,详见郝万山《伤寒论讲稿》91页)

汤本求真: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甘石汤

注:麻黄本以无汗为目的,今用于汗出而喘者,乃因《气血水药征》中以麻黄合杏仁则治疼痛而喘,合桂枝则治恶寒无汗,合石膏则治汗出也云,由是观之,本方有麻黄杏仁石膏无桂枝,此所以本方治汗出而喘也,然麻黄与石膏之本方及越婢汤等症之汗与桂枝汤证之自汗全然异趣,乃因伏热而榨出,富黏稠性,臭气强,又云无大热者也云云,《伤寒论》中以为有无大热者,大即大表之大,非大小之大,故谓大表无显热,非全无热之谓也云云,故虽有发大热之资格,但现在于体表无大热之谓也

麻杏甘石汤方:

麻黄9.5克,杏仁甘草各5克,石膏20-克

先辈之论说: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甘草麻黄汤证之咳而烦渴者

《方舆輗》本方条曰:虽用小青龙汤以解表然喘犹甚者,水热结也,此时以麻杏甘石汤为必效之主方也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治喘咳不止,面目浮肿,咽干口渴或胸痛者,兼用南吕丸,姑洗丸

哮喘,胸中如火气逆涎潮,大息呻吟,声如拽锯,鼻流清涕心下硬塞,巨里动如奔马者宜此方,待痰融声出后,以陷胸丸,紫圆之类疏导之

肺痛,发热喘咳,脉浮数,臭痰脓血,渴欲饮水者,宜加桔梗,有时以白散攻之

求真按:尾台氏为东洞翁间接之门人,亦有滥用峻下剂之癖,是以氏关于兼用方所说不可悉信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为麻黄汤里面之药,谓汗出而喘为目的也,其热沉于肉里面而熏蒸于上肺部者,以麻石之力解之,故此方与越婢汤而“下无大热”之句也

大塚敬节:

四十三岁妇人,一周前患感冒,频繁咳嗽,也许与感冒有关,痔疮又疼痛,很难受,前来求诊,仍然咳嗽,说每次咳嗽都引得痔疮疼痛,食欲,大小便无异常,也无恶寒和发热,诊察发现痔疮为拇指头大的外痔核,发红,肿胀欲裂般,用手指稍加触及便有痛感

我投予了麻杏甘石汤治疗,三天的药尚未服完,咳嗽已止,痔痛消失,痔疮核也缩小了

使用麻杏甘石汤治疗痔疮,这是第一次,麻杏甘石汤一般用于哮喘和支气管炎,但古矢知白在《古方家训》中记述了麻杏甘石汤治愈睾丸炎,痔疮的经验,使使用了该方,的确是速效,方知知白之言非虚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很有效,也可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哮喘,另外,对于支气管哮喘发作也有控制发作程度的力量

此方加上桑白皮为五虎汤,常用于婴幼儿的感冒和支气管炎

麻杏甘石汤是麻黄汤以石膏取代桂枝而成,用于自然汗出者,但如果不发热,也就没有汗出,所以具体使用时,不必拘泥于汗出的有无

倪海厦: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麻杏甘石汤主之

当发汗以后,病人身体都好了,但是有点咳嗽,还有点喘,短气或有咳嗽的现象,这时没有大热,因为热已经退掉就可以吃本方,这里有一个重点,这个汤方虽有麻黄在里面,但吃本汤方并不会发汗。用麻黄三钱,杏仁两钱,石膏可以用五钱六钱都没关系,技巧:麻黄六钱,那杏仁开两钱,石膏开四钱,四加二等于六好跟麻黄相等,绝对不会伤到津液,石膏的目的,是去热,清热,里面太热了,杏仁祛痰,还有润肺

这个人如果高烧很重,咳嗽痰不多,石膏用到五钱,麻黄还是六钱,杏仁用一钱,如果说痰比较多,烧没有那么高,石膏用两钱杏仁用四钱,可以加减

麻杏甘石汤本身无大热,说明本方不是治疗发烧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所以病人发汗以后有喘的证状就开本方

谭杰中:

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麻杏甘石汤

宋本《伤寒论》是分成两条,那桂林本把两条并在一起,就是发汗过或用过下法后,不可再用桂枝汤,但这句话逻辑是不通的,仲景说过,在下之后,若气往上冲,抵抗力还有作用,证型是表虚伤风的证,用桂枝汤是没问题的。用过汗法后,第二次发汗就不要再用麻黄剂,原则上发过一次汗,病邪没有发干净,第二次发汗就用桂枝汤,所以这两句话,逻辑是错的

那一般按仲景在《伤寒论》中常用的倒装句的句法就是发汗后或者下之后,有以下这些证状时“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以用桂枝汤。麻黄可以逼出来肺里的邪气,那石膏可以清热,用了半斤的石膏配四两的麻黄时,吃了之后就几乎发不了汗(但大青龙汤是个例外)麻黄宣发肺中邪气,当然加多一点杏仁让肺能够降下去,因为肺没有空间吸收空气就会产生喘证,仲景在遇到咳嗽会用五味子跟半夏之类的镇咳,杏仁就用在定喘上,那二两炙甘草,就是打个底,调和诸药定中焦的方位

麻杏甘石汤是一个肺里面有热气跟邪气闷在里面的状态,肺部一定是比较干燥的,那小青龙汤是面对一个又冷又湿的肺,小青龙加石膏汤面对的肺是比较湿热的

麻杏甘石汤证的人多半是仲景说的,可以流的出汗的,因为麻杏甘石汤是这个肺里面有邪气,闷热在那边,那肺主皮毛,所以肺感到闷热时,皮毛多少会有一点出汗,皮毛想帮肺分担一点热,帮助呼吸。而麻黄汤证的喘是寒邪束住皮表,皮毛不开,所以会喘,但麻杏甘石汤证,邪气不在皮表,是闷在肺里面,皮表反而会想帮肺实施呼吸的机能,反而会排汗,所以麻杏甘石汤证无论有汗无汗都可以用,而有汗是常态

小青龙汤证的咳嗽,水比较多的咳嗽,咳起来是呼噜呼噜的声音,那麻杏甘石汤证的咳就是水比较少的,听起来像博美狗或者吉娃娃狗的叫声,很清脆的干咳声,人们的感冒咳嗽有习惯性的,若是小青龙体质,每次感冒咳嗽就是小青龙汤证,若是麻杏甘石汤体质,每次感冒就是麻杏甘石汤,数十年如一日

“无大热者”石膏放这么多,照理说里热很重才对,可麻杏甘石汤证,或许是肺在热,或许更严重一点,热到发炎了,但肺是一个热比非常低的脏,没什么密度是一个松松的器官,只会觉得胸口热烘烘的,会觉得有点烦躁,但这个人整体体温不会变成很高,只是一点,若有那种很严重的发炎,亦可能发高烧,还是可以用本方的

把脉方面:右寸会把到好像一个小馒头小气球一样圆圆的鼓起来比平常有力很多,若听到有人在干咳,不一定没痰,只是不像小青龙那样咳一滩水样的痰,麻杏甘石汤的痰可能是咳了一阵子才咳出一小坨坨浓一点的痰

还有一个形态,麻杏甘石汤常伴随一点点所谓的气管发炎或支气管发炎,那在肺脉上,会把到突出一条像树枝状的青筋一样的东西,若有气管发炎支气管发炎,会感到胸口痒的不得了要咳,还可以看舌头:小青龙舌头是水滑水滑的,麻杏甘石汤的舌头会比较红,暗红一点

修屋怕抓漏,治病怕咳嗽

加桑白皮是让肺消炎的药,叫五虎汤

可以先给麻杏甘石汤,若还继续咳嗽,就加点桑白皮治气管支气管发炎,若觉得肺里好像还有一点痰,咳不出来,就再加味二陈汤,半夏陈皮,克多放,小青龙的痰不适宜二陈汤

若脉沉细,扁桃腺忽然痛起来,可用麻杏甘石汤清热消炎,因为少阴不可汗,发汗必动经,后可用麻附辛加点黄芩顺便消炎,若无效,要改吃真武汤,让喉咙不再烂下去

麻杏甘石汤临床用在痔疮,若大肠肛门忽然又热又肿,痔疮是湿热,麻杏甘石汤是一个比较润的药,反倒快过许多其他的痔疮药

若眼白上又痒又红叫结膜炎,愉快用,眼白属肺,关系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人体各个部分,都是可以用的(开思路)

谭师关于麻杏甘石汤的讲述花了大幅篇章,有兴趣的可搜找看,看不晕你不叫谭师,真的是掰开了揉碎了磨破嘴皮子的讲,是一个好老师

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mx/47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