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常见的影响以及应对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m/33516.html
点击上方蓝字 《医林纂要》记载:“治同苍耳子,作浴汤去风润燥。”
《广西中药志》记载:“治咳嗽。”
苍耳花:
功能主治:白癞顽痒,白痢。
《本草纲目》记载:主白癞顽痒。
《南宁市药物志》记载:治白痢。
三、其他价值
种子可榨油,苍耳子油与桐油的性质相仿,可掺和桐油制油漆,也可作油墨、肥皂、油毡的原料,又可制硬化油及润滑油。
苘麻
苘(qǐng)麻简介
苘麻,别名:椿麻、塘麻、青麻、白麻、车轮草等。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锦葵目,锦葵科,锦葵族,苘麻属。
苘麻是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茎枝被柔毛;叶互生,圆心形;花单生于叶腋,花黄色,花瓣倒卵形;蒴果半球形,种子肾形,褐色,被星状柔毛。
苘麻分布于越南、印度、日本以及欧洲、北美洲等地区。产于中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宁夏及新疆。常见于路旁、荒地和田野间。
苘麻在中国的种植和利用已有悠久历史,最早记载见于《诗经》、《周礼》,距今已有余年。当时被人们利用作为衣着原料,但由于纤维品质不及苎麻和大麻,后逐渐变为制造绳索和包装用品的原料。
苘麻药用价值
一、入药部位
全草或叶。
二、药用功效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开窍。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睾丸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痈疽肿毒。
《本草纲目》记载:主治一切眼疾,目生翳膜。
《福建民间草药》:“叶:治痈疽肿毒。”
《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解毒,祛风。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其果实称:苘麻子、苘实、野苎麻子、冬葵子、青麻子、苘麻种子、野锦才子、白麻子。
性味:苦、平。
归经: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中华本草》记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痈,退翳明目。主赤白痢疾,小便淋痛,痈疽肿毒,乳腺炎,目翳。临床应用用于赤白痢疾,淋病涩痛,痈肿目翳。”
苘麻经济价值
该种的茎皮纤维色白,具光泽,可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纺织材料。种子含油量约15-16%,供制皂、油漆和工业用润滑油。
《新修本草》记载:“今人作布及索,?麻也。实似大麻子。九月、十月采实,阴干。”
龙葵
龙葵简介
龙葵,别名:黑星星、野海椒、石海椒、野伞子、黑悠悠、黑天天、黑豆豆。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茄目,茄科,茄族,茄属,龙葵亚属。
龙葵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茎无棱或棱不明显,绿色或紫色,近无毛或被微柔毛;叶卵形,光滑或两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蝎尾状花序腋外生;浆果球形,熟时黑色。种子多数,近卵形,两侧压扁。
龙葵几乎全中国均有分布。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龙葵药用价值
一、入药部位
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
二、药用功效
性味:苦,寒。
《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纲目》:“苦微甘,滑,寒,无毒。”
《贵州草药》:“性平,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慢性气管炎,急性肾炎。用于疮痈肿毒、皮肤湿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气管炎、白带过多、前列腺炎、痢疾。
《唐本草》:“食之解劳少睡,去虚热肿。”
《食疗本草》:“主丁肿,患火丹疮。和土杵,敷之。”
《本草图经》:“叶:入醋细研,治小儿火焰丹,消赤肿。”
《救荒本草》:“敷贴肿毒、金疮,拔毒。”
《滇南本草》:“治小儿风热,攻疮毒,洗疥瘫痒痛,祛皮肤风。”
《滇南本草图说》:“治小儿风邪,热症惊风,化痰解痉,亦治痘风疮,遍身风痒。疔,可攻能散。叶:洗疮。”
《纲目》:“苗:消热散血。”
《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消炎。”
药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提取物对动物有抗炎作用。
②对血糖的影响:龙葵碱对大鼠腹腔注射能升高血糖。
③降压:静脉注射龙葵煎剂0.5g/kg可使麻醉犬血压下降,心率变慢。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②治疗癌病;
③用于止痒。
蒺藜
蒺藜简介
蒺藜,别称: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牻牛儿苗目,蒺藜科,蒺藜属。
蒺藜是一年生草本。茎平卧,无毛,被长柔毛或长硬毛;小叶对生,矩圆形或斜短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稍偏科,被柔毛,全缘;花腋生,花梗短于叶,花黄色;果有分果瓣5,硬,无毛或被毛,中部边缘有锐刺,下部常有小锐刺,其余部位常有小瘤体。
蒺藜生长于沙地、荒地、山坡、居民点附近。全球温带都有。生长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蒺藜药用功效
一、入药部位
蒺藜茎叶、果实、花、根。
二、药用功效
蒺藜苗(茎和叶):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本草经疏》记载:“入肝。”
功能主治:治痈肿,疥癣,风痒,鼻塞。
《别录》:“主风痒,可煮以浴。”
《纲目》:“煮汤,洗疥癣风疮作痒。”
蒺藜花: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和血、主白癜风。
《本草衍义》:治白癜风。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酒调服。
蒺藜子: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蒺藜根:
性味:苦、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主牙齿外伤动摇。
《瑞竹堂经验方》记载:“治打动牙疼:蒺藜根为末,日日揩之。”
今日中草药知识就介绍到这,如果想了解下期更多相关内容,下面??扫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