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给大家分享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病例,是一个关于男性精子的故事,好的请听故事。
患者,男,50岁,已婚,自述发现右侧睾丸肿大三个月,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白天明显,夜尿正常,专科检查,双肾区及输尿管行径区无叩痛,膀胱区无膨隆,小便自解,尿液清。左侧睾丸及精索正常,右侧睾丸大小正常,附睾肿大,质硬,精索正常。患者尿常规、尿培养均阴性。
于是临床开了一个双侧阴囊超声:
超声表现,双侧睾丸无异常,双侧附睾回声不均,可见弥漫分布点状强回声,于右侧附睾尾间一枚低回声肿块,大小约10mm×7mm,边界尚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回声呈环状增高,CDFI: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RI:0.53。超声提示:右侧附睾尾低回声肿块(腺瘤样瘤可能);双侧附睾回声不均。手术完整切除右侧附睾(箭头处为病灶)↓说到这,大家可有头绪呢,接下来咱们公布病理吧
病理诊断:右侧附睾肉芽肿性炎(精子肉芽肿)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附睾病变吧:
1.精子肉芽肿,是附睾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常常继发于炎症、肿瘤或输精管切除术后[1],常位于附睾尾,其中最常见病因是输精管的结扎,发生率可高达40%左右[2],根据其病程时间长短,可分为四期,不同时期超声表现均不同。早期(病史7天-2个月),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较均匀,血流较丰富,多位于周边;中期(2-8个月),多呈中等回声,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欠均匀,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中后期(6个月-1年),多呈高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病灶内部血流较少呈点状,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后期(1-2年),呈网格状无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可见血流信号,周边无血流[2]。随着肉芽肿的进展,病灶内精子成分愈发减少。(本例个人感觉属于中后期)。
2.腺瘤样瘤,可发生于男、女性生殖系统,男性常位于附睾尾,是附睾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4],多数认为来源于间皮细胞,故又称间皮瘤,超声表现为附睾内实性占位,可为高回声、等回声,少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比较均匀,血流信号很少,造影表现为均匀性高增强,早于睾丸增强,与睾丸同步消退[5]。
3.附睾结核,可经泌尿系统逆行感染或者血液继发感染,结核表现多种多样,可出现干酪样坏死,形成寒性脓肿,窦道,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化,钙化等等,因此其超声表现也多种多样,可表现为单发或者多发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也可表现为附睾弥漫性病变伴有钙化[6]。
好了,故事说完了,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