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zjft/
总第5期
《淅江周正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益版》第五版
《药食同源学》就是用专业的中药知识来指导食物如何最有效的调理疾病。
《药食同源学》是一门有别于职业中医师《中药学》的新学科,操作的风险性远远低于《中药学》。
3芥菜
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欧美各国极少栽培,起源于亚洲。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了医用芥菜的医用价值。
芥菜的品种全国分类比较多,详述如下:
水东芥菜产于广东省电白县水东镇,因特殊的品种和地理气候条件,水东芥菜具有爽芥菜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生产量小的特点。口感上,水东芥菜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没有寻常芥菜的那种苦涩之味。水东芥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2雪里蕻
雪里蕻(通称) 雪里红、雪菜(江苏)
基生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不裂或稍有缺刻,有不整齐锯齿或重芥菜锯齿,上部及顶部茎生叶小,长圆形,全缘,皱缩。
中国南北各省栽培。盐腌作蔬菜食用。
3榨菜榨菜(通称) 菱角菜、羊角儿菜(四川)
下部叶的叶柄基部肉质,膨大,形成高低不平的拳状;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0-80厘米,平坦或皱缩,基部大头羽状深裂,成为具沟的粗叶柄。
四川省各县栽培,尤以涪陵栽培最多;云南也有栽培。榨菜的品种很多,因其形态不同各有名称。盐腌加工制造后供食用。
叶盐腌供食用;种子及全草供药用,能化痰平喘,消肿止痛。调味油料种子磨粉称芥末,为调味料;榨出的油称芥子油。
性温,味辛。人肺、胃、肾经。
宣肺豁痰、温中利气、消肿散结。主治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隔满闷、疮痈肿痛、耳目失聪、牙龈肿烂、宫寒腹痛、便秘、砂淋、石淋、牙龈肿烂、乳痈、痔肿、冻疮、漆疮等病症。对于咽喉痛痛,也是有一些效果的。
近年来,医药界将荠菜中的提取物用来治疗高血压症,经测试,它优于芦丁,而且无毒性,所以有些地方干脆叫它“血压草”,服其煎剂或用它沏茶喝,颇有疗效。
内服:煎汤,2~5克;或用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烧存性研末撒患处。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方法:火腿豆腐芥菜汤:
材料:豆腐00克火腿50克高汤克生姜0克芥菜30克食盐适量。
做法:取豆腐切块,火腿切丝,放在一起,用少许植物油稍微煸炒一下然后加入高汤,生姜煮沸在起锅以前加入芥菜,胡椒粉,香菜末,在经过食盐调味后即可趁热食用。功效: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还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此汤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补中和胃,增进食欲,进一步加快人体自我恢复功能。
附注:高汤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原料,以往通常是指鸡汤,经过长时间熬煮,其汤水留下,用于烹制其他菜肴时,在烹调过程中代替水,加入到菜肴或汤羹中,目的是为了提鲜,使味道更浓郁。
高汤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辅料之一。高汤的做法很多,有荤有素,主要有鸡高汤、猪高汤、牛高汤、鱼高汤、蔬菜高汤等。
高汤是用老母鸡、鸡骨、鸽子、猪骨、瑶柱、冰糖、白胡椒粒、桂圆肉、生姜等为主要材料熬制成的清汤。
方法2:生姜葱白芥菜汤:
对感冒咳嗽风寒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痰难咯出,浑身骨痛。
生姜葱白芥菜汤的做法
用料是:芥菜半斤,生姜4~5片,葱白3棵。
做法:芥菜洗净,切块;葱白洗净,切段;烧热5碗水,放入生姜、芥菜,煮20分钟,加入葱白,再煮5分钟即成。
适应症状:此汤老幼可饮,对劳动过量,肌肉酸痛者亦有帮助。
使用注意:但风热感冒,痰黄稠或胃肠有热,晚上流虚汗者不宜。
方法3:夏季空调感冒:
现在气温较高,不少人晚上睡觉时已经启用了电扇或空调,开了以后的确凉快,但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着凉,若出现流清涕、舌苔白、周身骨痛等感冒症状,不妨滚个芥菜牛肉汤饮用,有不错的食疗效果。
调味料:生抽:2汤匙
油:2汤匙
生粉:/2汤匙
做法:
.大芥菜择好洗净,切长段;姜去皮;
2.牛肉洗净,(逆着纹)切薄片,用2汤匙生抽、汤匙油和/2汤匙生粉拌匀、腌好;
3.将6碗水倒入煲内,下姜片烧开,放一汤匙油,接着放大芥菜煮沸,再下牛肉片滚至熟,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散寒解毒,化痰止咳。用于夏季感冒风寒,头痛,周身骨痛等。风热外感,发热口渴者忌服。
方法4:日久不愈的感冒日久不愈的感冒,会有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咳嗽、生痰的症状。
芥菜g切成适当长度、豆腐半块切为3~4块、老姜0g切片、咸橄榄4个与一杯半的水,共放入锅内煮,煮好后,残渣沥出,趁热喝下,多穿衣服或盖上棉被休息民,身体出汗即愈。食用芥菜,对肺,支气管有止咳化痰的功能,豆腐能恢复肠,胃的正常功能,咸橄榄是作菜及制制糖果的材料,对止咳也有效果,食用以上药食品,可治“日久不愈”的感冒。
方法5:中虚胃寒,痰饮阻滞,咳嗽胸闷:
芥菜炒肉丝:猪肉丝克,芥菜克洗净。将猪肉先用油炒半熟,然后加入芥菜同炒致熟。加人葱、姜、糖、味精等调味略炒即可。当菜食用。
二咳喘:
外感风寒,寒痰水饮引起的。
方法:芥菜姜汤祛痰止咳
鲜芥菜80克、鲜姜0克、盐少许。将芥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加清水四碗煎至两碗,以食盐调味,每日分2次服,连用3日见效,宣肺止咳、疏风散寒、治风寒咳嗽、伴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
方法2:用鲜芥菜梗治疗咳嗽的方法:
鲜芥菜梗适量。用法:捣汁,冲开水徐徐饮下。如无鲜的,干者水煎服亦可。备注:又方:治肺出血,用鲜芥菜叶握,捣汁小杯,冲幵水服下。来源:《中医献方集》。
三.牙龈肿烂:用芥菜杆,烧存性,研末,频敷之。
四.漆疮瘤:痒芥菜煎水洗之。
五.痔疮肿痛:芥菜捣烂频敷之。
芥菜的禁忌:
热性咳嗽患者、疮疖、目疾、痔疮、便血及内热偏盛者不宜单用或配方时比例不可过大。
4芥菜子(白芥子)芥菜经过长期栽培和选育,有多种类型和变种。以种子的颜色来分,除上述的芥菜(Brassicajuncea,其种子称“黄芥子”)。尚有产于欧洲和北美的白芥(Sinapisalba,其种子称“白芥子”)。产于意大利南部的黑芥(B.mgra,其种子称“黑芥子”)。芥菜子的功效与用法:临床多用白芥子,但黄芥子,黑芥子的功效与此相似,故可参考应用。白芥子,芥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芥子:取净芥子,照清炒法炒至深黄色有香辣气。用时捣碎。
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呈类圆球形。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具细微的网纹,一端有明显的点状种脐。种皮薄而脆,破开后,种仁黄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辛辣。
炮制作用:生用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
温肺豁痰利气,乳腺散结通络止痛。
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3~9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一风寒感冒:
方法:
方法2:白芥子鸡蛋清敷脚心治疗感冒发热白芥子9克,鸡蛋清2枚。将白芥子研为细末,调鸡蛋清敷脚心。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可退烧。
方法3:
组方:白芥子50克,白酒毫升。
用法:白芥子用布包,人白酒煮沸,趁热用白芥子包熨颈项周围。冷时再热,每日2?4次,内服酒液每次5毫升,每日2?3次。
备注:皮肤过敏者忌用。
二外感风寒,寒痰水饮咳喘:
用于寒痰滞于胁下,表现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胁满闷作痛,可见于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渗出性胸膜炎等。
方法:
方法2:芥菜子能治气管炎:
芥菜子能治疗人类的气管炎和咳嗽以及气喘,平时治疗时可以把芥菜子炒制,然后取6克,再取炒萝卜子6克,和桔子皮6克以及甘草6克,把它们放在一起入锅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直接口服每天一次就可以。
方法3:三子养亲汤
处方:白芥子紫苏子萝卜子
制法: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
功能:主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用法用量:每剂不过9克,布包,或煮作汤饮。不宜煎熬太过。
加减:若大便素实,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病症:为祛痰剂,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效。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临床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痰壅气逆食滞者。
方义:本方原为高年咳嗽,气逆痰痞者而设。年老中虚,纳运无权,每致停食生痰,痰盛壅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等症。治宜温肺化痰,降气消食。方中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莱菔子消食导滞,下气祛痰。
运用:本方为治疗痰壅气逆食滞证的常用方。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食少胸痞,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无论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尤以老年人为宜。
拓展应用: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
炒莱菔籽50g、炒苏子50g、炒白芥子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此方还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带下病等妇科顽疾有很好的疗效。
毒性试验:取8~22g的小鼠,给药后观察三天,结果表明三子汤腹腔注射的LD_(50)为4.5±.5g/kg,口服最大耐受量大于20g/kg。
三子养亲汤的经典医案:
医案:
李某,女,7岁。年春遍身渐突起赘瘤,从躯干蔓延至四肢。除头面及手足掌外,无处不生。夏秋之季(湿气重),逐渐变大。经中西医诊治未效。望其形体瘦削,面色萎黄,赘生之肉瘤大者如奶头,小如豆粒,躯干密集多于四肢。以手扪之,柔软下垂,不痒不痛。疲倦乏力,胸闷气促,腹部微胀。脉象濡弱无力,苔微白腻。此乃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于是聚而成湿,停而成疾,痰湿积聚日久,渗透于皮里膜外,赘生而出。夏秋之季,属长夏湿土司气,脾因湿困而更虚,致使赘瘤变化长大。
诊为痰湿为患。拟除湿化痰,先治其标。用大剂量三子养亲汤。处方:白芥子60克莱菔子40克紫苏子30克。服药5剂,肉瘤萎缩,胸闷气促消失,腹仅时觉微胀,消化力增强,再拟原方合陈皮汤加味。白芥子40克,莱菔子30克,苏子8克,法夏9克,茯苓5克,苍术6克,厚朴2克,陈皮9克,赤芍9克,甘草6克。又服5剂,赘瘤已消大半,腹胀完全消失,并有易饥感,仍以三子养亲汤合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白芥子24克,莱菔子20克,苏子8克,党参5克,白术9克,法夏9克,茯苓5克,陈皮9克,当归9克,赤芍9克,甘草6克。服7剂后,症状消失,皮肤尚留有皱纹痕迹。后以健脾的六君子汤加减0余剂巩固疗效。半年后皮肤痕迹基本消失。惟赘生肉瘤处肤色微黯黑。
按:赘瘤属于中医痰核、癥瘕、积聚的范畴。此例患者遍身赘生豆粒状肉瘤,并见疲倦乏力,胸闷气促,腹胀,脉濡弱无力,苔白腻。此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渗透于皮里膜外而成,故选用大剂量之三子养亲汤消散化痰,先治其标,待肉瘤稍消后,则标本兼治,选用三子养亲汤合六君子汤治疗(补脾健脾),随后用六君子汤加减巩固。方药对证,故顽痰消除。(选自杜贵森医案,录自陈宝明等..古方妙用续.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医案2:
郑氏报道用三子养亲汤治疗顽固性咳嗽40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例,4例病程达0年以上。7天为疗程,通过自身前后对比观察疗效。服药3~5天咳嗽停止,自觉症状消失者25例;服药3~5天咳嗽明显减轻,第2疗程结束,咳嗽基本消失者计5例。[郑作文.三子汤止咳祛痰疗效观察。中药通报;(8):56]三子养亲汤
三肩周炎,关节炎,痛痹,滑膜炎,骨刺:
方法:
方法2:
0年的关节炎用白芥子花椒治愈
荐方人:四川江津县 唐德文
我双膝患关节炎已有0余年之久,医院治疗,但都没有治愈。
年0月初,我到仙鱼乡了解情况,突然关节炎发作,乡政府的李昌明同志给我介绍了他家的祖传秘方。我照他介绍的方法治疗后,双膝疼痛消除,至今未复发。
我又将此方介绍给另外2位患者,他们也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配方及用法:根据患病部位的大小、多少,到药店买回中药白芥子。然后取与白芥子等量的花椒,与白芥子共同焙干碾细,再用红壳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用草纸包好,并用毛巾包扎好,以免药液流失。包好后5~7小时患部开始发烫,发烫3~5小时后解开,不然患部要出现小疱。重者一般反复包3~4次即愈,轻者一般~2次即愈。
百姓验证:广西宾阳县新桥镇民范群英村王世和,男,54岁,农民。他来信说:“我用本方治好一名膝关节肿大病人。此人膝关节红肿疼痛,走路困难,不能下地劳动,用多种药治疗无效。后来按本方治疗4次即愈。”
方法3:
方法4:
白芥子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简单方法:
膏敷法:将适量白芥子晒干,研为细末,沸水调成糊状,药温40℃左右时均摊在患处及其周围2~4厘米范围内,药膏厚度约厘米,小时后剔除药膏,温水洗净皮肤,每3日次,病程长者周次。药膏外敷超过小时,部分病人局部皮肤发红,自觉有灼热感,个别病人2天以后面部有痒感,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粉敷法:白芥子60克,炒黄后研为细末,装入消毒纱布袋内,先以75%酒精消毒患处,后用生姜涂擦,再用白芥子粉袋覆盖患处,绷带固定,3天换药次,0次为个疗程,一般6~0次即可痊愈。
方法5:
四胃寒胃痛:是指脾胃阳气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证候。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宜温胃散寒。
白芥子治疗胃寒胃痛的方法如下:
配方:胡椒2克,白芥子4克,鲜生姜30克。
制作方法:是前两味药研为细末,过筛,和鲜生姜共捣为药饼。它的服用方法是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用于胃寒寒痛。
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及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只要遇冷疼痛严重皆可以使用上方。
五白芥子治疗痛经的方法如下:方法:
方法2:
配方:白芥子5克,面粉50克。
制作方法:白芥子捣为细末,加入面粉,用沸水调匀,制成饼状。
使用方法:趁热贴脐上,3?4小时痛即止,若不效可再敷次。用于痛经。
方法3:白芥子治痛经:
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
方法4:
白芥子治痛经神效:白芥子50克干姜0克肉桂0克共磨粉备用,于月经前一周,用3克药粉,水或姜汁调成膏状纳入神阙穴(肚脐眼)内,外用敷料覆盖,每日更换一次,连续用至月经期第二天,可连续使用三个月经周期,本法治疗百例痛经均获痊愈。
方法5:白芥子敷脐治疗痛经及产后尿潴留李贯彻
如下:以白芥子粉末3g,置神阙穴,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50℃左右)熨烫,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
痛经:刘某,20岁,学生,年月5日初诊。主诉:痛经始于月经初潮已4年,一般经期5天皆小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剧痛,伴月经量少,经色暗红夹血块,畏寒腹冷,用上方而愈。
六跌打损伤:
方法:
芥菜子对人类的跌打损伤治疗作用明显,特别是人们因跌打损伤引起的红肿和疼痛,以及瘀血等症,在使用芥菜子治疗以后能很快好转,具体用法是把芥菜子二份,黄栀子八份一起研成粉末,加蛋清和面粉末调成糊状,然后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上就可以。
方法2:
治跌打损伤疼痛,可与龙眼叶共捣烂调黄糖外敷。
白芥子的副作用:
本品性味辛温,只宜用于寒证,阴虚内热者服之很不适服。超过5g,会有胃不适、恶心,甚至呕吐等刺激反应。
对于没有白痰、没有积液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对红肿热痛辨证为阳证、热证者不宜内服和外敷。
注意:外敷5小时左右患部开始发烫,如敷处出现刺痛感时,即应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肤发泡和造成溃疡。
《全国第一届药食师培训班》
即《药食行天下》培训班,免费报名开始了!
《药食同源学》就是用专业的中药知识来指导食物如何最有效的调理疾病。
《药食同源学》是一门有别于职业中医师《中药学》的新学科,操作的风险性远远低于《中药学》。
因为《药食同源学》所选取的药食品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品和日常所见的大多数食物,皆是安全无毒的药食同源品。
换句话来说《药食同源学》所包含的内容,全部是国家许可的药食同源品,而不是有限制的,只有职业中医师才可以使用的纯中药。这样普通大众只要掌握了本书的内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给自己和他人应用,即安全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
而且读者学会了《药食同源学》后,举一反三,职业医师使用的纯中药,自然也会应用了,因为原理不出此书。
《药食同源学》更是有别于目前社会上的《药膳学》《中医饮食学》。
因为《药食同源学》的炮制是采取纯中药的专业炮制法来提升功效如“淬炙煨煅水飞”,而不是采取降低功效的“炒爆熘炸烹”厨艺加工,减少了对药食同源品的功效破坏。
《药食同源学》核心技术是采取了纯中医专业思维的“辨证思维”“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的知识,来指导“药食同源”品的配伍技术,从而大大加强和提升了药食同源品的功效价值。
为了让全国民众“人人会药食学,个个是药食师”,淅江省周正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特举办《全国第一届药食师培训班》即《药食行天下》的培训。
《全国第一届药食师培训班》
报名免费
授课内容:
《药食同源学》的详细讲解,包含:药食品的采集,鉴别,性味归经,疾病辨证,组方配伍,多种药食品的功效讲解,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医案疗效。
授课形式:资料与讲解相结合,面授与直播相结合。
学员待遇:一旦入学,终身存档,公司出台相关福利会有一定的优先权。学习结束后,会进行考试,考试合格者将颁发本公司的《正仁药食师》证。将来入选直营店店经理或入职本公司,皆会优先考虑。
课程费用:待定。(股东学费全免,只收资料费。)
报名时间:即日开始。
报名形式:
开课时间:统一通知。
淅江省周正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
年月6日星期五
《药食同源学》
平时若喜食当药
病时何苦药当食
前言
我在十几岁时拜当地张老中医为师学习中医。当时张老中医曾给我讲过一个他自己临床的病例,至今记忆深刻。
那时还是有生产队的时候,六七十年代的夏秋之季。有一个三四十岁的人得了重病,半个多月高烧不退,十几天没有大便,饮食几乎不进,西药用尽无效。
患者全身内外燥热,口渴难捱,找了别的中医,吃了几副中药也无效。于是,便找张老中医求治,张老中医一看这不是一般的太阳外感发热,而是阳明实热证,这类病不可以用辛散药当作外感发热治疗。
当时患者虽然连续发高热半个多月,体力和气力有所下降,但精气神还在。于是张老中医便开了白虎汤给患者。患者又问:“我这半个月全身内外燥热的很,也不想吃饭,我就想吃西瓜,前面的中医说吃中药不可以吃寒凉的------”
张老中医:“你现在的病不是外感发热,而是入里化热的实热证,体力尚可,西瓜寒凉滋阴,正可以吃”!
患者听了张老中医的话,高兴异常,回家的路上,便买了个新从地里摘来的大西瓜,同时把汤药也煮了。
患者先将一个大西瓜,一口气吃完,半个月的身体燥热,立马顿减,而且身体还出了些小汗(寒病遇热药可以化汗,热病遇凉药也可以化汗。)
患者感觉身体从内到外都清凉滋润,口渴立消,又喝了汤药,大便通畅,人也想吃饭了。
几天后,其病完全痊愈,患者对张老中医感激不尽。
这个病例对我触动很大,不是白虎汤的如何应用,而是一个平常的西瓜,在这个病例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的理论。中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
从中医发展的过程来看,远古时代就是药食同源,后经几千年的发展,才药食分化。若再看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养生观念的返璞归真,以食为药,以食代药,防止以药代食,以药为食是大众的迫切需求。
特别是随着大众对西药副作用的畏惧,以药食同源品减少西药的服用量,是人类养生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中药是一个非常大的药物概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
有些物品,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药和食物的来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就不难理解药食同源的说法了。
中药与食物的共同点: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它们的不同点是:中药的治疗药效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劲大”,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而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药物虽然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虽然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坚持下去,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周忠海为了让更多的非中医专业大众,会用中医专业的“辨证思维”“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的知识,来指导“药食同源”品的配伍技术,特编写了这套《药食同源学》。
《药食同源学》就是用专业的中药知识来指导食物如何最有效的调理疾病。
《药食同源学》是一门有别于职业中医师《中药学》的新学科,操作的风险性远远低于《中药学》。
因为《药食同源学》所选取的药食品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87种药食同源品和日常所见的大多数食物,皆是安全无毒的药食同源品。
换句话来说《药食同源学》所包含的内容,全部是国家许可的药食同源品,而不是有限制的只有职业中医师才可以使用的纯中药。这样普通大众只要掌握了本书的内容,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给自己和他人应用,即安全又不违反国家的法律。
而且读者学会了《药食同源学》后,举一反三,职业医师使用的纯中药,自然也会应用了,因为原理不出此书。
《药食同源学》更是有别于目前社会上的《药膳学》《中医饮食学》。
因为《药食同源学》的炮制是采取纯中药的专业炮制法来提升功效如“淬炙煨煅水飞”,而不是采取降低功效的“炒爆熘炸烹”厨艺加工,减少了对药食同源品的功效破坏。
《药食同源学》核心技术是采取了纯中医专业思维的“辨证思维”“性味归经”“君臣佐使”的知识,来指导“药食同源”品的配伍技术,从而大大加强和提升了药食同源品的功效价值。
“还医为民”此生夙愿,是以为序,权当在此中医发展时期做出的一点绵薄之力吧!
经方传承人:周忠海
年月3日星期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淅江周正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最新医案2:
顽固崩漏一副半止血的医案
本医案是根据:河北医院姚雪靖副主任中医师的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年0月5日,忽然有个中医朋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