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猪场老板向我抱怨,现在的母猪越来越难养了,特别是前三胎的母猪繁殖障碍特别多。(简单普及一下所谓的繁殖障碍,繁殖障碍包括:1、母猪不发情;2、发情配不上;3、配上后到生产时没有下崽,而是自溶胎;4、流产;5、产死胎、木乃伊胎;6、产弱仔等等。。。)当然,母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有饲养的问题比如后备母猪和育肥猪一个圈里养;管理的问题比如环境应激等;有营养的问题比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霉菌毒素超标的问题;疾病的问题比如蓝耳、圆环、猪瘟、细小、乙脑等。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很多猪场基本都会忽视的一个疾病,这个疾病现在在猪场越来越多见,那就是衣原体病。
病原体衣原体(Chalmydiae)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类似于立克次氏体的一类微生物,呈球状,大小为0.2~1.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细胞胞浆内繁殖,依赖于宿主细胞的代谢,可在鸡胚、部分细胞单层及小鼠等实验动物中生长繁殖。目前,较重要的衣原体有4种,即沙眼衣原体、鹦鹉热亲衣原体、肺炎亲衣原体和牛羊亲衣原体。其中,鹦鹉热亲衣原体在兽医上有较重要的意义,是猪衣原体病的病原。
衣原体具有3种抗原:(1)属特异性抗原,为细胞壁脂多糖;(2)种特异性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中;(3)亚种或型特异型抗原,是一种含量丰富的半胱氨酸大分子。属特异性抗原所有衣原体均具有,在不同种之间可引起交叉反应。不论是沙眼衣原体、鹦鹉热亲衣原体、肺炎亲衣原体和牛羊亲衣原体,同一种疫苗免疫均有效。
流行病学不同品种及年龄的猪群都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幼龄仔猪最易感。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几乎所有的鸟粪都可能携带衣原体。绵羊、牛和啮齿动物携带病原菌都可能成为猪感染衣原体的疫源。通过粪便、尿、乳汁、胎衣、羊水等污染水源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由飞沫和污染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交配也能传播本病;蝇、蜱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流行性。猪场可因引入病猪后暴发本病,康复猪可长期带菌。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一些诱发因素(如卫生条件、饲养管理、营养、长期运输等)有关。
流行现状一般4~5月份鸟类开始增多的季节开始流行,母猪(特别是后备母猪)返情增多,受胎率下降,流产、死胎及木乃伊增多,母猪产程延长,产后胎衣不下,子宫炎增多,个别母猪产后持续低烧,并因心肺衰竭死亡。
部分从未配过种的后备母猪,也会出现子宫炎症状。这种特征性流行规律,对于衣原体病的确诊,具有临床意义。
临床症状公猪: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睾丸颜色和硬度发生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5~2倍,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
母猪:以头胎母猪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发病率可达40%~90%。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增多,产程延长,胎衣不下。部分流产胎儿有恶臭。产道炎,繁殖障碍,屡配不孕。部分从未配过种的后备母猪也会出现产道炎症。个别母猪产后长期低烧,严重者衰竭死亡。
滑膜炎及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和水肿,关节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用针刺时流出灰黄色浑浊液体,混杂有灰黄色絮片。
眼结膜炎。尿道上皮脱落、坏死。偶见结肠炎。
流产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1~1.5cm坏死灶,流产胎儿和死亡的新生仔猪头、胸及肩胛等部位皮下结缔组织水肿。
肠黏膜发炎而潮红,小肠和结膜浆膜面有灰白色浆液性纤维素性覆盖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脾脏有出血点,轻度肿大。肝质脆,表面有灰白色斑点。
诊断检测一般观察到衣原体流行特征、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须送病料至实验室作PCR检测。但PCR检出率较低,不是每头衣原体发病猪的病料,都能够检出衣原体。
鉴于四环素疗法非常有效,对于一些疑似存在衣原体影响的猪场,可以采用治疗诊断的方法,简便、快速地作出诊断。
综合防治—疫苗免疫预防是重点。
群体预防和治疗。每吨饲料:四环素类药(土霉素或多西环素等),怀孕母猪料用量加倍。连用14~21天[2]。
散发病例治疗。因衣原体发病猪治疗的疗和较长,肌肉注射工作量太大。但衣原体发病猪大都正常采食,散发病治疗,最好选用饲料添加四环素和TMP的给药途径。
日常免疫预防猪别免疫时间疫苗种类接种途径免疫剂量后备母猪:配种4周之前初免1次衣原体灭活苗肌注1头份
隔3周后加强免疫1次衣原体灭活苗肌注1头份
经产母猪:全群每年定期于3~4普免1次衣原体灭活苗肌注1头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