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
年4月25日是第31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确定为“规范接种疫苗,共建健康中国”。
大同市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示:
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知识13问1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接种给人体,这种病原失去了致病性,而保留了免疫原性,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2为什么要给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您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均要查验预防接种证。接种证也是了解您的孩子完成接种情况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您的孩子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的重要凭证。希望您及时为您的孩子办理并妥善保存预防接种证。
3儿童打预防针都是免费的吗?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儿童接种一类疫苗全部免费接种,接种时不收取任何接种费用,而二类疫苗的接种是自费、自愿的。
4什么是一类疫苗?什么是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年我国就在既往五苗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达到了14种。
5孩子在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孩子在打预防针前,家长要给孩子洗一次澡,换干净衣服,向医生说明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孩子打过预防针以后要避免剧烈运动,注射局部保持清洁,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或局部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在1-2天就会好,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6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7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免疫程序指对某一特定人群(如儿童)预防相应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它是根据疫苗的生物学特性、传染病对人群的威胁年龄和儿童免疫机能的发育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而制定的,所以,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乙肝疫苗,出生后就要接种、脊灰疫苗要满2月龄、百白破联合疫苗要满3月龄才接种等,而且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儿童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才能使儿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免收针对传染病的侵袭,保护儿童健康。
8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儿童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9预防接种的禁忌症有哪些?禁忌症是指个体在某种状态下接种疫苗后会极大地增加发生严重副反应的机会。它是以个体的状态决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接种,产生的副反应将严重伤害被接种者。目前,除接种狂犬疫苗外,接种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症。
通常的禁忌症有正在患有严重器官疾病,尤其是处于活动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在有明确禁忌症的时候,应待患儿病好后再接种。怀孕和免疫抑制反应这两种情况为接种活疫苗的暂时禁忌症。有免疫缺陷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
10异常反应补偿政策是什么?按照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我省据此制定了《四川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经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和诊断专家组诊断或医学会鉴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可以向接种单位所在地县级卫生主管部门提出补偿申请。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残疾病例的经济补偿,按照受种者受损害程度分级情况由省财政给予一次性经济性补偿。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可参照本办法执行,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4-6月是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11怎么预防麻疹?①管理传染源
对麻疹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的应隔离至出疹后14天。流行期间,儿童机构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患者。
②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无并发症的患儿在家中隔离,医院感染。
③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是预防麻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主动免疫主要对象为婴幼儿,但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均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第1针麻风,在孩子1岁半-2岁时接种1针麻腮风。凡是未接种过麻疹或含麻疹疫苗成分儿童,均应进行补种,易感者在接触病人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被动免疫新生儿可从母体得到特异抗体,免疫的半衰期大约有3周,随后便对麻疹病毒易感。体弱,妊娠妇女及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应立即采用被动免疫。在接触病人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ml可预防发病。若5天后注射,则只能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12风疹①什么是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4-10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其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可并发关节疼痛。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的先天性风疹综合症,导致胎儿畸形的风险很高。
②风疹怎样传播?
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空气飞沫或微滴传播。家庭内有高度传播性,风疹病毒还可在母子间垂直传播,即孕期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
③怎么预防风疹?
接种麻风/麻风腮疫苗是预防风疹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
正确的接种时间是在孩子满8个月时接种第1针麻风,在孩子1岁半-2岁时接种1针麻风腮。
13腮腺炎①什么是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②腮腺炎怎样传播?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约2周时间内,可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此时患者具高度传染性。有脑膜炎表现者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无腮腺肿大者的其他器官感染者亦能从唾液和尿中排出病毒。
③怎么预防腮腺炎?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由于症状开始前数天患者已开始排除病毒,因此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目前有腮腺炎疫苗及含腮腺炎成分的麻疹腮腺炎联合活疫苗和麻腮风联合疫苗,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
预防接种规范操作流程图
(请横屏观看)
大同市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