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踝外科门诊,经常遇到因脚后跟疼痛就诊的患者。大多数是由跖腱膜炎引起,跖腱膜炎又称跖筋膜炎、足底筋膜炎。
跖腱膜是足底一层非常坚韧的纤维结构,起于跟骨结节内侧,止于近节趾骨跖侧。跖腱膜是足部重要的力量传导结构。跟骨起点处张力大,容易产生损伤与疼痛。腓肠肌挛缩时,也容易引发跖腱膜起点的疼痛。长期疼痛的患者,或是反复多次发病的患者,因为起点处的反复炎性刺激,会出现跟骨骨刺。
发病原因主要与穿鞋不当、运动量变化大、小腿腓肠肌挛缩等有关。典型的情况是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突然进行远足、户外游玩长距离行走;或新鞋不合脚,当时又进行了大量的行走、体力活动等;也有年轻人因平时运动量较大,长期长跑引发慢性损伤造成此处疼痛。
典型表现为起步痛,特别是早起下床时或久坐后站立起步时,足跟处剧烈疼痛,拉伸或行走几步后疼痛缓解或消失。
疼痛位置通常在足跟部下方内侧。在足底在跟骨下方可以摸到骨性突起,这个位置偏内或偏前有明显的压痛。
预防跖腱膜炎可以从挑选合脚的鞋、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量并做好拉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
从医学的角度讲,跖腱膜炎是常见足踝部软组织炎症的一种,和运动节律和活动量有关,疼痛引发的是软组织微损伤。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是:
1休息;2增加足跟高度:穿足跟厚,有缓冲的鞋,最好是运动鞋,或皮鞋内增加足跟垫以减少刺激;3局部理疗:足部保暖,泡脚、热敷等;4服用止痛药物;5冲击波治疗:每周一次,4次为一疗程;6锻炼牵拉跟腱、跖腱膜。从目前经验看,90%的患者不考虑手术。非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对于难治性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局部封闭和微创手术治疗。另外,骨刺并不是足跟痛的原因,去除骨刺对于缓解疼痛和治疗跖腱膜炎没有效果。因此不用担心骨刺是否太大,疼痛是否不会好转。
为了推动足部健康知识普及、引导群众对足部健康的重视,5月29日上午,在全国第六个“爱足日”之际,我院骨外科三病区(手足显微外科)联合康复科支具室共同在门诊广场举行了“爱生活,爱健康,保护足踝,从穿对鞋开始”为主题的筛查义诊活动。
专家们耐心仔细地对前来咨询的群众问诊检查、分析病情、答疑解惑,同时进行了足踝部健康知识讲解,并指导群众们如何选鞋、如何穿鞋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足踝支具等,帮助患者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足部状况,获得相应治疗方案。
义诊现场还发放了跟痛症、跖痛症、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马蹄内外翻足以及类风湿足等足踝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并免费为群众测血压、测血糖,活动获得了群众们的一致好评。
往期回顾
我院荣获新乡医学院教职工庆祝建党周年大型合唱比赛一等奖
孩子,希望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学党史·学先进|医院十佳护士徐彬彬
文字:王俊波、毛文豪
编辑:宋鹏翀
美编:弥庆宇
责任编辑:段桂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