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奇痒,小心真菌性外耳道炎

来源:济医附院健康管理中心

真菌性外耳道炎作为临床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外耳道皮肤的炎性疾病。多系真菌(如曲霉菌、青霉菌、念珠菌等)感染所致,常合并细菌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表现为耳部瘙痒、不适、耳闷胀感,时间长了如果耵聍和真菌丝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则可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耳流脓、耳痛等。耳部奇痒难忍常是患者看病的主要原因。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诱因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均可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

诱因一:不干净的水池游泳

在水质不干净的泳池里游泳,污水进入外耳道后,分泌物流不出来造成耳道内潮湿的环境,诱发真菌滋生。因此,游泳后,如果耳朵出现肿痛、红肿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找医生治疗。

诱因二: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

鼓膜穿孔的中耳炎患者长期流脓,加上外耳道狭窄幽深且温暖的环境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脓液为真菌提供了丰富的培养液,另外耳内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液造成菌群失调,在此条件下真菌丝及孢子生长繁殖迅速。

诱因三:反复挖耳或者采耳

采耳即为掏耳朵,古来有之!是采耳师傅利用各种采耳工具对耳洞内外进行刺激,使人在酥痒和紧张之后获得享受与放松!它除了有清洁耳洞的功能外,还能起到减压和享乐作用。民间有三大快活之说:采耳,捏脚,洗澡。但是临床发现很多患者长期采耳后,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这是因为反复挖耳使外耳道正常的耵聍的保护作用减弱,耵聍腺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外耳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破坏。特别是当外耳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擦伤时,附在不洁挖耳工具表面的真菌可直接进入耳中,为真菌的繁殖起到传播作用。

诱因四: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药物

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及化学制剂广泛使用导致菌群失调,真菌性外耳道炎有明显上升趋势。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清洁卫生,这是预防风热外袭而致外耳道炎的关键。

2.养成良好的耳道清理习惯,不要经常挖耳,耳内尽量保持干燥。

3.游泳后及时清理留存的耳内液体。

4.避免全身或者局部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

由于患者对真菌性外耳道炎缺乏了解,出现临床症状后还不自知,延误治疗,治愈难度将增大。

(1)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临床一般不考虑全身用抗真菌药,局部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

(2)治疗首先要清理掉外耳道内的真菌团块、痂皮及脓液,常常用医用双氧水冲洗外耳道,然后局部涂抹抗真菌药膏如派瑞松乳膏、达克宁、两性霉素B软膏等,同时保持外耳道干燥并要戒除挖耳道习惯。当然如果全身重症患者也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zl/8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