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布病,不知何病小农带你,一探究竟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http://m.39.net/pf/a_4530121.html

  春末夏初,又到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高发季节。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及畜产品贸易流通加快,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那布病究竟是什么病,得了布病又有哪些危害呢?快随小农一同走近布病,一探究竟吧。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侵害生殖器和关节为特征,人畜共患的常见传染病。它可以侵害猪、狗、牛、羊、鹿、骆驼等动物,对人类健康也有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二、布病有什么特点?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家畜中,羊、牛、猪对布病的易感性最强,且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本病,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更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三、感染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动物患有布病,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新发病的畜群以流产居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以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症状为主。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人类患病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呈现波浪热、多汗、浑身没劲、关节和肌肉疼痛,总想小便等症状。此外,还会导致患病者性能力、劳动能力低下,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

四、布病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

1、人或动物经病畜的皮肤及黏膜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可感染;人类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到位,可经受损的皮肤或眼结膜感染;也可经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2、经消化道传染,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和食物而受到感染。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经呼吸道感染。

五、如何预防布病?

布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布病,不让人类和动物患上布病。

1.对于养殖户而言,要做到科学养殖、圈养家畜。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按时清理粪便,定期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和干燥。对家畜进行免疫和检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病畜混养。对病死畜要集中无害化处理;病畜的流产胎儿、排泄物、乳制品、肉、皮毛以及被污染的场地、皮毛收购地等要严格消毒。

2.对于从事畜产品运输、屠宰、加工、销售人员而言,要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学习,做到不买卖病畜,不接触、不剥食病死牲畜;在采血、接产、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好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个人消毒处理。

3.对普通民众而言,要尽量减少与牛、羊、猪等牲畜的接触,不吃生奶及各类生奶制品,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

PS:有羊、牛等动物及其制品(肉、生奶、皮毛等)接触史的人群,一旦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小农在这里温馨提示:●引进动物时,必须查验检疫证明,确认动物健康。●发现疑似疫情,须及时向畜牧兽医部门报告。●注意个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患病动物。●杜绝从疫区引入动物及动物产品。

供稿:畜牧业发展中心

编辑:严俊、汤晓利

审核:陈巧妙

●公示●“零点”再行动禁渔进行时●禁毒科普丨30种新型毒品!请大家提高警惕!●应急科普

图说:身边的安全隐患,这样预防与避免!●王纲在德清县调研:以高质量项目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先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mx/8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