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
增生性脊椎炎
黄某某,男,65岁,永强村人。
年7月8日初诊。患者腰痛二年余,前屈、后伸受限,经X线检查诊为腰3~5椎骨质增生、退行性脊椎病。理疗、推拿治疗均不见明显进步。
中医四诊所见:面色黧黑,消瘦,佝偻,舌淡白,苔白腻,脉沉微。患者逢气候阴雨而腰痛加剧,证为肾气不足而寒湿凝滞。
治疗:以局部三棱针刺血(华佗夹脊)与内服独活寄生汤。
7月15日二诊时,腰痛大减,屈伸幅度已加大,治法同上。
7月30日三诊时,症状已不明显。为了巩固疗效,在委中(双)放血后加拔火罐。
8月15日四诊时已一如常人,但X线复查,骨质增生现象仍见。
体会
增生性脊椎炎,又称肥大性脊椎炎,主要为脊椎边沿唇状增生或骨刺形成,脊椎小关节边缘锐利,关节面骨质致密,关节间隙变窄为主。多见于中年以上,以腰椎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胸椎与颈椎。X线检查为重要诊断依据。
但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对脊椎肥大骨刺的形成,不仅要看到是致病因素、畸变与发病的一面,还要看到机体修复、适应、代偿的另一面。同时脊椎肥大的程度与临床自觉症状的轻重并不是同步的,而临床症状的消除对患者是首要的。
对这种退行性病变,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中药配合使用也是值得重视的。而针刺治疗对气血的畅通,疼痛的缓解更能起了主导作用。
刺血疗法
骨髓炎
杨某某,乐清翁详人,男,40岁,农民。
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32岁时,右腿疼痛,继则大腿下端近膝关节处疼痛剧烈,经种种抗炎治疗,曾切开排脓,伤口久不愈合,确诊为慢性骨髓炎,累治无效而求诊。
中医四诊所见: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色黄而短。右腿强直,生活难以自理。舌淡嫩而有齿痕,脉细无力。
检查:右大腿下段有一个疮口,约2x3厘米,已形成瘘管流黄水,疮面周围皮色晦暗。X线摄片,右股骨下端有明显破坏,并见有游离死骨。
治疗:内服阳和汤。针刺委中(右)、足三里(右)出血。
11月3日二诊:局部脓腐稠厚,先后排出3片小碎骨片,右腿疼痛减轻,肿胀渐消退,疮面肉芽较前新鲜。针刺委中(右)、阴陵泉(右)出血,内服阳和汤。
11月17日三诊:症状进一步缓解,可缓步行走。刺血委阳(右)、血海(右)。
11月28日四诊:疮口已愈合,时有隐痛,神色见好,舌脉明显趋向正常。针刺伏兔(右)、委中(右)出血,血色鲜亮。
12月15日五诊:全身状况大为改观。虽疮面仍有隐痛存在,而腿的活动功能却已恢复。治疗以八珍汤调养气血而愈。追访2年,情况一直良好。
体会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其病理变化是骨髓出现炎症性充血及渗出,形成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或局限性脓肿,导致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久之局部骨组织供血阻断,遂有死骨形成,迁延成慢性骨髓炎。
针刺治疗使血流通畅,消除髓腔炎症,骨组织得到正常血液供应,逐渐修复,使功能恢复正常,而阳和汤为治疗阴性疮疡的效方,对本病的治疗起着温阳补和、散滞祛毒的作用,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刺血疗法
急性睾丸炎
张某某,男,40岁。永强龙湾瑶溪村人。
初诊:年5月10日。一月前发热,全身酸痛,左侧睾丸下坠胀痛、肿大,向上影响到腹股沟,左侧腰部也剧痛,活动不利,急诊到市XX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睾丸炎、经注射青、链霉素后,发热略退,而局部疼痛仍旧,腰部不能直立,大便一周始解,小便短涩而痛,西医认为保守疗法未效,决定先引流,后手术扎除。
检查:左侧阴囊红肿光亮,压之疼痛,质地坚硬,睾丸、附睾、精索皆肿大,睾丸鞘膜脏层与壁层粘连,左腰背有叩击痛。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0%。尿常规:红细胞1~2,白细胞7~9。
舌质暗红,苔黄腻而厚,脉弦数。证属肝胆实火湿热下注,瘀阻肝络。拟以三棱针在大敦、太冲、行间刺血,血出紫黑色,刺血后自觉痛减。予以龙胆泻肝汤加丹参、桃仁、大黄2剂,停用所有西医治疗。
二诊:5月12日。药后大便三次,阴囊肿胀疼痛已减,质地稍硬,腰痛稍安,黄腻苔也略化,脉弦数,再按上法出入。刺左肝俞,左委中、太冲出血,予龙胆泻肝汤加桔核、桃仁、苡仁,5剂。
三诊:5月18日。阴囊肿胀退减,睾丸、附睾丸仍稍肿大,精索稍硬而肿。给刺大敦、行间、血海出血,血色比先二次为鲜,而出血量已减少,再以三妙丸加丹参、桃仁、当归清化下焦湿热通络化瘀为治。
四诊:6月3日。经治后除左侧精索稍硬外,别无他苦。脉弦细,舌质稍暗红,苔薄。刺肝俞(双)、胆俞(双),血海(双)。停药观察。
7月5日随访,已痊愈。每日驾驶手扶拖拉机搞运输,壮健如前。一年后再访,无复发。自述左侧睾丸丸比前略小。
体会
急性睾丸炎,中医叫“子痈”,一般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以致气滞血瘀凝结而成。用肝经刺血加龙胆泻肝汤加活血行瘀药方是正法,血海一穴,既能活血,又能健脾化湿,故取之。
本例经西医月余治疗乏效而准备施行手术治疗时,改用上法予治,竟能迅速见效,实在令人惊讶不已。于此亦可见刺血疗法之伟功也。
中益养生堂,每日一方,简单有效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