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诊疗三十年》大塚敬节著王宁元译
《汉方诊疗三十年》是大塚敬节先生自一九ニ七年医院起至一九五八年的三十年间临床医案的精华,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大塚先生的学术历程,其学术性和史料价值都很高。通过阅读该书,我们可以感觉到大塚先生在汉方医学尤其是在仲景学说理论和临床方面的高深造诣,体会到他对证与脉的理解与重视,学习到他对诸多方剂独到的运用经验。书中所选病案既反映了大塚先生独具慧思、良效迭出的丰富临床经验,也有一些治疗过程并不顺利,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高明”,甚至“赧颜”的记录,这种求实认真的治学态度,科学诚实的精神,更显大家之风范,令人高山仰止。
(语音对应的文字在正文)
麻杏甘石汤越婢加术汤小青龙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63、痔疮疼痛
四十三岁妇人,一周前患感冒,频繁咳嗽。也许与感冒有关,痔疮又疼痛,很难受,前来求诊。仍然咳嗽,说每次咳嗽都引得痔疮疼痛。食欲、大小便无异常,也无恶寒和发热。诊察发现痔疮为拇指头大的外痔核,发红,肿胀欲裂般,用手指稍加触及便有痛感。
我投予麻杏甘石汤治疗,三天的药尚未服完,咳嗽已止,痔痛消失,痔核也缩小了。
使用麻杏甘石汤治疗痔疮,这是第一次。麻杏甘石汤一般用于哮喘和支气管炎,但古矢知白(生卒年不详,日本江户时期医家---译者注)在《古家方则》中记述了麻杏甘石汤治愈睾丸炎、痔疮的经验。我想起了这个记载,便使用了该方,的确是速效,方晓知白之言非虚。
麻杏甘石汤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很有效,也可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哮喘。另外,对于支气管哮喘发作也有控制发作程度的力量。
该方剂加上桑白皮为五虎汤,常用于婴幼儿的感冒和支气管炎。
麻杏甘石汤是麻黄汤以石膏取代桂枝而成,用于自然汗出者。但如果不发热,也就没有汗出,所以具体使用时不必拘泥于汗出的有无。
64、膝关节肿痛
一妇人,四十三岁。因左侧膝关节疼痛而来诊。患者全身肥胖,未曾妊娠过。月经无异常,大便一天一次。尿略频数,舌苔白。诉膝关节不只是步行时疼痛,就是坐五分钟以上也会疼痛难忍。
医院被诊断为神经痛,按摩师说是因为脂肪块压迫神经所致。但多方治疗无效。
局部可触及一个拇指头大小脂肪块,按压时有疼痛感。
我投予越婢加术汤,服药十五天后,块状物消失,疼痛也如同被拂去一样无踪影了。
我根据这个经验,将越婢加术汤用于结核性膝关节炎病人,但疼痛反而加重,食欲也下降,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了。越婢加术汤对于虚弱者是禁忌的。
65、不明原因流泪
患者为二十一岁未婚妇人,主诉无任何原因的流泪,在当众的场合很难堪。初诊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患者在和我交谈时眼泪扑簌扑簌地流下来。医院眼科被诊断为远视和结膜炎,进行治疗并重新验配了眼镜,但流泪的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除流泪外,还有口渴和失眠,并容易出现腹泻。但由于有便秘的症状,对腹泻并没有在意。厌食蔬菜和鱼肉,喜爱甜食。月经正常。
如果患感冒或者当冷风时,流泪症状加重,所以冬天比夏天严重。
我投予越婢加术汤十天量,服药后流泪程度好像减轻了。所以就每十天给一次药。约一个月后,不流泪的天数增多了。但在翌年一月,停药十天后,症状又有反复的倾向。所以,虽然中间偶有间断,还是几乎持续服药十个月左右,流泪的症状基本上消失了。到了一九五四年,因感冒引起流泪,又来诊了一二次。
该患者于一九五八年春天结婚,已经没有流泪的症状,据说失眠的烦恼也没有了。
越婢加术汤也用于急性肾炎浮肿、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译者注)等。
有一孕妇,妊娠晚期出现严重浮肿,连坐下来都困难。给予该方治疗,二三天浮肿即消退,同时也开始分娩,生下一女孩。距今已有二十年了,那时出生的女孩已长大成人,去年结婚,邀我参加了婚礼。
66、支气管哮喘的老人和少年
小青龙汤减轻支气管哮喘病情的病例很多,但是否达到了治愈效果,至少要观察五年以上的病程才能断言。患者是否住在附近、与患者是否保持着交往与联系等因素影响观察过程,所以这种疗效的判断是很困难的。
一九三九年八月,我住在叶山,附近有一名六十一岁的男性,每年的十月到三月间连续哮喘发作,很痛苦。我诊察后投予了小青龙汤治疗,这个冬天哮喘便没有发作。
该患者为肌肉紧绷的瘦型体格,平时就经常流清鼻涕,哮喘发作时加重。另外皮肤出粟粒大小发痒的疹子,时起时消。这样的症状是应用小青龙汤的指征之一。
后来该患者在十二月因出差住进伊香保的旅馆,这个新建旅馆里建筑木材的气味很浓。当患者意识到这气味会影响身体时,突然呼吸变得困难起来,于是马上换到另外的旅馆,终于没有发病。
直到一九四三年,该患者持续服用我投予的药物。中间有一次,在别府的旅馆大量饮酒之后,哮喘严重发作了一次。
一九四七年,我使用小青龙汤治疗了一例十五岁少年的支气管哮喘。该少年只要一有喷嚏和清鼻涕,接着很快就出现呼吸困难。这样一来必须停课四五天。这种情况在天气变化时经常发生,最严重的时期是九月下旬至十月台风发生的季节。另外三月和四月也常发作。
对此我投予了小青龙汤治疗。出乎意料的是,患者开始服药后,哮喘便没再发作,身体的感觉也变好,所以服药持续了二年。从那时至今已经十年了,哮喘没有发作过。这期间有一二次感觉哮喘又要发作时,来院取过药,其他无明显异常,处于可以认为已经完全治愈的状态。
在该病例前后,还有一例住在横滨的患支气管哮喘的八岁少年来就诊。该少年体格健壮,肌肉发育很好,但其母亲却介绍说,孩子一年中感冒不断,连去学校的时间都没有。每次感冒都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并且有时合并荨麻疹。另外发病时口渴得厉害。
我投予了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其间病势有消长,病情或进或退,连续变化,很难治愈。但是患者和家属一直坚持服药,中间我有时改方为越婢加半夏汤或葛根汤加石膏5.0克。就这样,渐渐不定期地有了哮喘不发作、不出荨麻疹的时候。服药持续了约三年,便不再发病了,这种稳定状态又大约有七年了。
有的病例像该患者这样,哮喘和荨麻疹同时出现。也有的病例是幼小时患荨麻疹,长大后荨麻疹痊愈,但又出现哮喘,或者是相反的情况。这种关系有时反映在父母和孩子之间。
67、膝关节积液的患者
《金匮要略》中有“病溢饮者,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条文。何谓溢饮?如果按照“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的定义,我认为在被称为溢饮的疾病中,也包括现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从这个见解出发,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腔有积液者,我试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有一患者为五十多岁的妇人,左侧膝关节肿,时时出现积液,疼痛渐渐增重,起居活动受限。
该患者开始服用此方后,关节积液未再出现,仅治疗一个月便能够坐下了。
其他病例分别有手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处肿胀,虽然没有严重的积液,应用此方后,一个月左右便去除了肿胀和疼痛。如果服用此方一个月以上,全无好转的迹象,则有必要考虑是否为其他方药之证了。
对于该患者,如果不用小青龙汤,以越婢加术汤代之,会怎么样呢?
68、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幼儿
患者为五岁的男孩,平时一患感冒辄引发哮喘发作,难以治愈。这次于七天前出现咳嗽和哮喘,体温也在38℃上下徘徊。纳差,但精神尚好,大便一天一次,舌有白苔。
投予小青龙加石膏汤,服药六天,完全治愈。
该患者所具有的患感冒辄引发喘息样咳嗽和呼吸困难,可以考虑为外邪引动。如《伤寒论》所说的“心下水气”而致,正是小青龙汤证。之所以加石膏,是针对白苔和烦躁的处理,其依据是《金匮要略》条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这种情况如果使用麻杏甘石汤会怎样呢?
小青龙汤不仅仅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也用于渗出性胸膜炎。对于渗出性胸膜炎往往多用小柴胡汤,但如果胸腔积液较多,不易减少时,用小青龙汤有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积液。
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浮肿,有时宜用小青龙汤,但限于发病初期体力尚未衰退时。
小青龙汤证如果有烦躁症状可加用石膏。
69、老妇人的支气管炎
患者为七十岁的老妇人,一九五三年五月十一日往诊。患者平时易患感冒,去年十二月感冒后卧床不起,直到今年三月身体才轻快一些,开始起床活动。但在四月份又患感冒,随即又卧床不起。
主诉咳嗽、痰多易咯出,呈泡沫状。体温在37.0℃上下,时时有恶寒感。有食欲,但因卧床状态,只吃粥食。大便有腹泻倾向,便时有轻微腹痛。面色苍白,舌无苔,脉沉细弱。听诊有多处干性罗音,全腹部软弱无力。
根据以上所见,我投予桂姜枣草黄辛附汤(即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译者注)治疗,附子一日用量为0.5克。
服药后,当晚有少许汗出,身体轻快了一些。翌日早上,体温降到36.0℃。四五天后,痰减少,咳嗽也减轻。第十天开始起床,但体温又上升至37.0℃。所以尽量卧床,继续服用上方,共计三十五天而治愈。
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为桂枝去芍药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据说仙台名医工藤球乡(生卒年不详,日本古代医家---译者注)用该方治疗乳癌和肺结核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我曾用该方治疗原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脾脏肿大和腹水患者,成功地消除了腹水。
正如古人所云,该方调整阴阳气机乖离,治疗由气所生诸病,用于诸种难病痼疾,有时可取得显著疗效。
《金匮要略》中也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汤加麻辛附子汤主之”一条。
(待续)
王宁元博士《伤寒派腹诊》开课通知
上课时间:
年9月6-8日
上课地点:
河南郑州市
学习费用:
元(复训半价)
报名
林老师
课程表
(课程安排以实际授课为准)
朔本岐黄
○
正源国医
○
一针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