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炎珀,是否打脸

做了这几年的美食博主,好像从没像这样翻车过。米雪之前受邀去了深圳开来的和牛割烹——炎珀的开业内测,当时吃得非常满意,还写了推荐——受邀

炎珀开业,市区终于有一家和牛割烹。没想到周围好多朋友慕名去了后反馈说吃到的和我吃的不一样,但同时也有朋友的反馈是好的。

这使我疑惑,同一家餐厅的水平竟能有那么大的差异?我在内测时被优待的“美食博主版本”是否真的和普通消费者吃到的不一样呢?但当我再想预订位子一探究竟时,6月早就订满了。一想到这些预订中可能会有信任我的读者们,我就深感不安。当时我发了一篇简短的声明后——关于炎珀内测,我的一些担忧和困惑,开始四处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人将之前的预订转让给我,匿名再探了次。

这次体验不至于像点评上一些差评说的那么糟糕,我相信店家还是很努力想做好,但的的确确和我内测时有区别。我的体会是,每道菜的细节上打个小折扣的话,对整餐的观感会有超大的影响。这篇文章会把两次的菜品未修原图放一起做个对比,大家一起和我“找不同”吧!

菜单内容基本没变。我们先来看看内测时我最喜欢的两道。

普通版

内测版

菲力天妇罗。有朋友发给我他去吃的照片,惨不忍睹。这回我吃到的倒没有翻车,看照片也知道,其实肉色差不多。要说差别,之前的菲力非常柔嫩细腻但同时肌理间是饱满的。这回的版本也很柔嫩,没有筋拉,但有一点点酥掉的感觉,就是那种咬下去就会塌陷的口感。我不是专业人士,只能揣测三种可能——一种,是牛肉批次不同,品质有参差。另一种,是冰鲜和冷冻的区别,或者也有可能是解冻环节出了什么岔子。最后,可能是火候把握问题。这次的菲力比内测版本再偏生一些。但总体而言,这一道差别并没有很显著。

普通版

内测版

加元才有的炸和牛菲力三明治。和天妇罗一样,肉质同样也有较酥的差别。

最大的问题我照片没拍出来,视频中却拍得非常清楚(已发在同名抖音号)——牛肉没有修边,三明治的一个角是空的。

为了形象说明,来看一道小学数学题。会做的同学请在评论区打出答案!

普通版

内测版

鱼子酱和牛塔塔肉眼可见不同了。内测时牛肉很有弹性有咬劲,里面混合的洋葱碎还添了一层清脆的口感层次。但这一回的塔塔口感很奇怪,黏糊糊烂糟糟的像馄饨馅,让人想到肉放冷了后析出的那种白色的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搅拌过度形成的呢?奇怪的是就连鱼子酱都不再粒粒分明,也同样变成了黏糊糊的一团。

普通版

内测版

元的稻草烟熏牛舌,内测时只是单纯烤着吃。现在改了做法。用稻草烟熏烤过后浸在滚滚烫的出汁里,底下铺了茄子,顶上加了海胆。我真不相信这是日本人设计的菜式。海胆加热以后产生了诡异的苦味和腥味,加在这里面毫无意义。

牛舌本身说实话甚至比内测时还出色。烟熏香够足,弹性够强,脆嫩有质感。纯属一坨海胆毁了一锅好牛舌。

普通版

内测版

西冷部位做shabushabu,首先看油脂分布,是不是两次不太一样?

普通版

内测版

有人吐槽现在没有了山椒花,那倒不是餐厅的错,毕竟山椒花已经过季了。我觉得最大的区别还是里面用到的白葱。内测时的白葱非常清甜,而且爽脆,很好地平衡了牛肉的油脂感。而这次的白葱不仅甜味大打折扣,口感也非常老,咬也咬不断,纠结在一起再加上被蛋液浸湿真的很像抹布。这牛肉是裹着白葱一起吃的,在嘴里和“抹布”纠缠,根本吃不出什么肥腴嫩滑口感了。原本的shabushabu基本全靠这白葱调味,现在白葱甜味尽失,又被大量的蛋液稀释,淡而无味。

白葱口感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如果不是食材的品质区别,那就是刀工的问题了。极有可能是切葱时没有逆着纤维的方向导致的。(来自不会烧菜的美食博主的揣测)

普通版

内测版

牛肉Tataki,内测时吃还是挺软嫩的,鲜甜味和烟熏味都很鲜明,这次风味全无。要命的是嚼起来像口香糖,到最后肉渣只能吐出来。

普通版

内测版

豌豆牛肉汤,肉眼可见汤变稀变淡,感觉减少了牛肉和豌豆。

普通版

内测版

普通版

内测版

和牛清汤啫喱鲍鱼白芦笋酱与和牛手卷牡丹虾基本没什么差异。手卷采取了我上次的提议,增多了大根碎,有了甜脆的口感。

普通版

内测版

清口菜黄瓜牛百叶。虽然不少人吐槽在日料店吃到牛百叶,但我个人还挺喜欢这种弹脆的口感的。目前把内测时的玉簪菜换成了山药丝,柚子皮碎换成了芝麻,依旧清新爽口。

普通版

内测版

到了重头戏烤肉部分。内测时提供的是臀上盖和肋眼芯,这回换成了板犍与肋眼部位。口感其实还不错,但肉香油脂香明显比不上上次。

普通版

内测版

这次也没有大块的漂亮牛肉供食客们拍照了。我问了服务生,说这一批没有一整大块的牛肉。所谓“特意给内测准备好的牛肉,正式营业用次的牛肉”我认为不太可能。至于点评上对于和牛产地的纠结,我只能说,不管是哪家餐厅,食客当面询问产地,“澳洲和牛”一定是标准答案。至于到底是不是,看雪花分布应该就差不多能分辨了。我私以为肉质的差异还是因为货源和运输的不稳定导致的。不同批次的牛肉会有参差。这次吃到的牛肉,油脂、肉香比起内测时就有差异。在内地开和牛专门店,食材稳定真的是个棘手问题,不过这对炎珀来说是不得不解决的。

普通版

内测版

主食二选一,其中的咖喱饭我内测时吃特别喜欢。后来朋友发给我照片,咖喱看上去像水一样。这次的倒没那么差,浓稠度差不多,但是酸味明显重了。原本整块酥嫩的牛肉也变成了口感普通的牛肉块。

普通版

内测版

另一道主食是牛肉时雨煮。内测版本有鲜明的姜味和酱香,这回的明显不入味。而且牛肉油脂感也没那么强了,干巴巴的,光肉眼都能看出差别。

普通版

内测版

甜品中的清酒啫喱白草莓变成了青提,但是里面的提子没剥皮。而且没给我叉子,用勺子吃这滑溜溜的啫喱真的很困难。

普通版

内测版

焙茶冰淇淋换成了开心果味的,味道还不错。

这次去还多了静冈蜜瓜

第二次的体验绝不能说差,但确实没有第一次的惊艳感。其中也许有牛肉的品质波动,也许有辅料的变化,也许也有操作层面的问题。细节上每道都差了那么一点,综合起来就差许多。

如果说内测时状态是10分,那么以二刷的体验来说,我给7分。然而套餐价,加上三明治和牛舌的价格就是元,区区7分给人的满足感恐怕撑不起这个价格。

不吹不黑。我匿名再去一次的目的只是想搞清楚餐厅真实的水平。这是对读者的负责,同时也是对餐厅负责。虽然炎珀比上次有退步,但是对比市场上的同类店还是有追求的,也自有其优势。我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努力。我这次去的体验并没有点评上那些差评说的那么糟糕。可能这家新店也是在慢慢磨合和改进吧,往后希望他们争取做到出品稳定。等到换菜单了我还会再去为大家评测的。

余虽不敏,然余诚矣。我自认门外汉,对餐厅对食物的见解难免稚拙。一路写来也犯了不少错误贻笑大方。但我一直信奉真诚分享,独立评价的原则。这次的事令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餐厅对待美食博主不可避免会更用心,展现出最好的水准。即使我声明了是被邀请的又如何?很多信任我的读者依旧会基于我的文章来判断一家餐厅值不值得去。所以,往后我会拒绝一切“媒体宴”,“内测”等等优待,尽我所能以普通消费者角度来描述用餐体验,给大家最真诚的分享,最纯粹的食评。

米雪食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zl/8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