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又称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易发此病,多见于5-10岁的儿童,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发热患者一侧或两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不能嚼食,并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睾丸炎等并发症。
一、董氏奇穴刺血治法:
1、耳背刺血。
2、另一种治法:
痄腮初期,耳根下红肿,但是质软,针刺红肿处放血数滴,一次性治愈。
一侧痄腮,反向治疗,医者双手从患者肘关节处,也就是(尺泽穴,曲泽穴)处,往手腕交替撮拉五十次。然后针刺(三商穴)放血五至八滴,再挑刺曲陵穴,放血同上即可。要是双腮,那就双刺。
三商穴如上。
曲陵穴如上。
假如痄腮红肿质硬,就配合“蜈蚣蒸鸡蛋”,每天早晚各一次。具体制法,先将蜈蚣烘干捣碎,再把生鸡蛋打开小口,倒出少许蛋清,然后把蜈蚣粉装进鸡蛋,用餐巾纸包裹,放锅内(笼)蒸十分钟左右,食之。一般三天治愈。
二、足底反射疗法:
可以在对侧大脚趾区域的三叉神经反射区、耳朵反射区、额窦反射区、颈脖淋巴反射区、上身淋巴反射区等,找痛点揉开。
具体反射区的位置,请看视频:足底反射疗法教学视频
三、青黛米醋治痄腮
组成与用法:青黛30g,米醋适量和匀,涂患处,干则以冷茶擦去,再涂,日夜十多次,以愈为度。凡痄腮初起焮痛高肿面热或平肿色淡,寒热往来,口渴便闭者皆可使用。
功效与适应症:方中青黛咸寒,能清热解毒、凉血定惊,外用可治疮肿丹毒、色虫咬伤等,醋自古就作为药用,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民间常用醋配药治疗腮腺炎、体廯、毒虫叮咬等症。
四、赤小豆外敷治痄腮
组成与用法:取赤小豆g,捣为细末,另取鸡蛋2个,去掉蛋黄留下蛋白,和赤小豆末合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每隔4-5小时换药一次。
功效与适应症:此方出自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方中赤小豆别名红小豆,以粒小色紫赤者为佳。功能下水肿、排痈毒,煎服可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外用可治痈肿、痄腮。鸡蛋白外涂能解热毒红肿。如无鸡蛋白,可用蜂蜜代,用法同上。(方中金蛋白也可改用鸭蛋白,效果相同。)病情较轻者,用上方外敷一次肿痛即消。如症状严重,可配合用金针菜60g,煎水加蜂蜜适量内服。每日一次,连服2-3日。
五、板蓝根治流行性腮腺炎
组成与用法:板蓝根15-30g,加水ml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内服(可加冰糖适量),每日一次,连服数次。
功效与适应症:方中板蓝根别名大蓝根、大青根。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咽喉肿痛等。本方还可防治流行性腮腺炎,也可煎成脓液外涂患处。
六、蒲公英治流行性腮腺炎
组成与用法:蒲公英g,鸡蛋2个(去黄留白),共捣烂调匀敷患处,药干则换。
功效与适应症:方中蒲公英性味苦甘寒,《本草衍义补虚》称其能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鸡蛋白凉润,外用治一切热毒红肿及烫火伤。本方治疗腮腺炎,简便实效。
七、大黄治痄腮
组成与用法:生大黄15g,米醋30ml,先将大黄研末,然后浸于米醋中12小时即可应用,用时以鸭毛或棉签沾药汁外涂腮部红肿处,每日涂药6-7次,连用2日,即可消肿病愈。
功效与适应症:方中生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配合善消诸疮肿块的米醋外敷,治疗痄腮功效更著。
八、地龙治痄腮
地龙,又名广地龙、蚯蚓,为巨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生用或鲜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寒,体滑,入肝、脾、肺、膀胱经,有清热息风、平肝止痉、清肺平喘、通经活络。下行降泄、清热利尿之功,适用手壮热惊厥、抽搐、肺热咳喘、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本草纲目》言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有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等,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扩张支气管等作用。临床上除了有上述功能,我还常用其治腮腺炎,即中医的痄腮,效果比抗病毒剂和小柴胡汤类还快捷。
其方法为:捉五六条鲜蚯蚓冲去泥土,放入一小碗内,添一匙白砂糖,静置15分钟,即可看到渗出的液体,清澈透明。三伏天用手触摸一下,凉得就和冰块一样,其性寒可知。然后,用敷料蘸浸糊贴到患处,3小时一换,1~2日即愈。
年,王幸福在农村插队的那年夏天,其生产队队长的儿子,当年也就五六岁,患了腮腺炎,右侧腮帮红肿,体温39℃。王医生得悉后急忙背着药箱赶到他家。对这种病诊断不难,关键是用药,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王医生急忙把从西安带来的平时都舍不得用的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分两天给其注射,注射后也没有见好转。当时急得王医生团团转,这如何是好?好在那时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临阵磨刀,翻开书,看到了鲜蚯蚓可治痄腮,也顾不了多少,急忙在地里头挖了几条蚯蚓,如上法炮制,当天晚上急忙施用,当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心里忐忑不安地过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就急忙赶到队长家,队长老婆笑脸相迎,说一夜换了三次药,现在已经好了,也不发热了。我看到小孩已开始玩了,心里一块石头才算放下。
从此,王医生对活地龙治腮腺炎一法,记忆深刻,几十年过去了,用此法治过十几例,亦是屡用屡效。尽管现在治这种病用柴胡注射液或用清热解毒加消痰散结法效果也是很好,但王医生还是想写出来这段,说不定诸位同道哪一天也许会用上。鲜蚯蚓治痄腮,药简效宏。
关于蚯蚓为什么叫地龙的传说:宋代洛阳“活洞宾”:蚯蚓治火丹变地龙。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西医称带状疱疹),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疱,像一串珍珠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宋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也因此而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
九、仙人掌治痄腮
小儿痄腮,流行性腮腺炎的通称。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尤以5~9岁小儿发病居多,且多可通过飞沫传染。发病后患儿发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肿大,严重者男孩可并发睾丸炎。
配方及用法:取鲜仙人掌适量,刮去毛刺,切成小块,白布包好,捶蓉,贴敷腮腺肿胀处,用消毒纱布或白布包扎,早晚更换,一般2~3天即消肿。
验案:黑龙江大庆市采油四厂作业二队李永超,男,32岁,工人。他来信说:“我女儿患腮腺炎,我用本条偏方为她治疗,用药半个小时便见效,两天就全好了。”
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快乐吉祥每一天!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自己的经验,让看到此文和留言的人,每多分享一个方法则多一条活路,每多分享一次验证则多一点信心。
改变,不仅仅需要感动,更需要行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家庭保健,自病自医自利利他,自助助人上可疗君亲之疾,
下可救贫贱之厄,
中可保身长全。求医不如求己,求医不如学医敬请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正规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