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地方揉开,治好90妇科病附八

身体上有个穴位,巴掌大,很容易找,是妇科病、男科病的治疗要穴,但是呢,你要是去按摩店,却很少有按摩师按揉这个穴位。

很多男男女女,这个穴位常常得不到疏通,日子久了,这个区域开始僵硬,用手根本就捏不起来,一捏会感觉酸痛难忍,像这种情况,说明内部组织已经发生了粘连,经络不通,各种妇科病、男科病也就来了。

像什么痛经啊、附件炎、盆腔炎、阴道炎什么的;还有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

这个部位,就是八髎(liáo)穴,位于膀胱经上,在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四对总共八个,故称八髎穴。髎,孔隙也。

八髎这个区域,恰好是人体骨盆的位置,对应着人体的内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是盆腔内脏器官的神经血管会聚之处,是调节全身气血的总开关,务必畅达无阻才好。

八髎[liáo]、命门都是人身阳气的根本,现在很多女孩喜欢穿很低腰的裤子正好就把这两个部位裸露在外,长期受凉,所以很容易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甚至有可能会因阳气不足导致不孕、流产等。

男科的问题也是一样,主因还是经络不通,和气血不足。现在很多男性也都缺乏运动,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往往因久坐而造成八髎区域皮脂增厚、僵硬、经络不通,气血不畅。

所以,有妇科病、男科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人群,一定要让您的八髎穴畅通。畅通的方法无非就是两个:一艾灸;二按摩。

艾灸:这片区域,用艾灸盒或艾灸罐最方便了,艾灸15-20分钟左右即可。也可以艾熏,将3-5个艾条捆绑点燃后,来回熏这个部位,不过艾熏的话烟太大了,做不好排烟工作的话还是不要艾熏了。

按摩:双手后背,用手掌在腰骶部皮肤快速上下或左右摩擦按揉等,一天1~2次,每次~次。操作时,不仅感觉到局部发热,最好还仿佛有一股热流传导至前阴和小腹部,甚至通达到双脚。有按摩油的,可以涂些按摩油。

如果你去按摩店,可以让按摩师帮你按摩这个部位。

不论是艾灸还是按摩,最主要的就是坚持,它的作用是缓慢而持久的,所以偶尔一次艾灸、按摩,作用不大,能坚持一到两个月,才会真正出效果。

温馨提示

按压推擦此穴,有引发女性流产、早产的危险,妊娠者慎用。

经期要慎用,若闭经或月经量稀少,可如此操作;若月经量较大则忌用。

此处皮肤若有溃破、化脓性炎症等,请不要如此按压摩擦。

延伸阅读:

八髎穴(上、次、中、下髎)详解,附视频1上髎[liáo]穴: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妇科病

上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也是膀胱经、胆经的交汇穴;左右双穴,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骶后孔处。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上,指本穴相对于次髎、中髎、下髎三穴而言为上也。髎,孔隙也。上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上髎。

上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理下焦,通经活络,壮腰补肾

上髎穴主治病证: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萎,腰痛等。

现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腰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上髎穴的穴位治法:

刺法:直刺0.8~1.0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法:按摩者双手重叠加以按压,或自己以拇指在前、四指在后的姿势,两手抵住腰部,以中指用力按压穴位,如果不确定穴位的正确位置,可以对整个腰部的平坦部分都加以按摩。

经常按摩能补益下焦,清利湿热。上髎具有调经活血、壮腰补肾的功效,对于痛经、闭经、白带、子宫脱垂、小便困难、阳痿、遗精、阴部癌痒等症有不错的缓解作用,也可用于膝盖冷虚疼痛、鼻衄、痉挛、腹部胀痛、腿部浮胂等症状的改善。

上髎穴的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配次髎、中髎、下髎,治月经不调。

配中极、关元、关元俞、三阴交,治遗精、早泄。

配气海、血海,有调经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上髎穴研究进展:

对妇科炎症的治疗和各种手术后的创口愈合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次髎[liáo]穴:利尿止遗、调经止痛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次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次髎。

次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次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次髎穴位于腰骶部,近于肾脏和胞宫,肾与膀胱相表里,故可治疗妇科疾病和男性病。

次髎穴临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疾病。尤以治疗痛经为最,也是八髎穴中最常用的腧穴。

次髎穴主治病证: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现代又多用上髎穴治睾丸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腰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次髎穴的穴位治法:

次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次髎穴的配伍:

配委中主治腰骶疼痛。

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治痛经。

配肾俞、气海、百会、足三里,治直肠脱垂。

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的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配肾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治腰疼、下肢痿痹。

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3,中髎穴:便秘,泄泻,月经不调

中髎穴(zhōngliáo)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位处中部也。髎,孔隙也。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中髎。

中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中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是治疗下腰疼的常用穴位。中髎穴临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疾病。

中髎穴主治病证: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病证。

中髎穴的穴位治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1、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2、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

中髎穴的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配殷门、承山,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疼,下肢瘫痪。

配关元俞、三阴交,有调经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气和胃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便秘。

配秩边、阳陵泉,治下肢疼痛。

配肾俞、关元俞、归来、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4,下髎穴: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

下髎穴(xiaoliáo),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中,布有第四骶神经后支和臀下动、静脉分支。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下髎穴的功效与作用:

下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是治疗下腰疼的常用穴位。下髎穴临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疾病。

下髎穴主治病证:

少腹疼痛,肠鸣泄痢,大便下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痛,阴痒,腰骶痛,下肢瘫痪,及坐骨神经痛等。

下髎穴的穴位治法: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下髎穴的手法:下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下髎穴的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主治泄泻;

配风市、昆仑,主治腰痛;

配长强、承山,主治便血;

配肾俞、中极、次髂、三阴交,主治痛经;

配大肠俞、脾俞、足三里,治疗慢性肠胃炎;

配筑宾、太溪,有补肾调经,和血止血的作用,主治痛经崩漏;

配风市、昆仑,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疼,下肢痿痹。

上古针灸刺血健康疗法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mx/1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