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医案刺血疗法经典案例九则

膝关节结核

王某某,男,21岁,状元镇农民。

年10月5日初诊。患者于5个月前不慎跌伤左膝关节,日渐红肿灼痛,运动受限,医院穿刺,抽出脓液并进行抗炎治疗,病情无好转。

检查:痛苦面容,形体丰伟,左腿呈半屈曲位,活动度约15度,膝关节变形肿胀,压痛明显,局部灼热,有波动感,股四头肌明显萎缩,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20%,血沉65毫米/小时。

X线摄片:关节面骨质损害。诊断为左膝关节结核伴混合感染。

中医四诊:脉涩,舌暗红,黄腻苔。左少腹相当于结肠处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抗与压痛,尚有便秘、烦躁、小便短黄,为瘀热相结之证候。

治疗:乃予针刺放血委中(双)、阳陵泉(左)。

10月20日复诊:左膝关节肿胀消退,能扶墙缓慢行走。白细胞/立方毫米,血沉17毫米/小时。再予针刺放血:委中(双)、阳交(左),血海(左)。

11月20日:患腿膝关节已活动自如,肿痛全部消失。X线摄片复查:左膝关节骨质光滑,间隙整齐,无明显骨质破坏及增生现象、左少腹索状物、压痛均消失,仅见口苦、苔黄腻等湿热残留之证。予以四妙丸料5剂,以善其后。

此病临床痊愈后,追踪观察8年,未复发,能参加一切重体力劳动。

体会

骨与关节结核,中医学称为“骨痨”“流注”,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非常重要。

本病发病多属隐渐,初起时有低热、倦怠、纳减与体重减轻,局部疼痛多不剧烈;晚期则关节功能障碍明显,甚至出现关节强直或各种畸形、局部压痛,可在病灶附近发现不红不热的寒性脓疡,体虚者多见,但局部有代谢产物潴留,病程较长。

而针刺放血疗法常有显效,可以缩短疗程,如配以药物辨证施治,则更为理想。

半月板损伤

张某某,男,28岁,店员,永强永中镇人。

年9月15日初诊。患者小跑时滑倒,左膝着地,关节肿胀疼痛,不能行走已三月。医院检查,诊断为左膝(外侧)半月板损伤。骨科建议手术,因家人反对求诊于中医针刺。

检查:左腿呈半屈曲位,左膝外侧压痛肿胀,左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轻度萎缩。

中医四诊所见:脉濡细,舌胖嫩,形寒肢冷,便溏不爽,证为阳气寒凝。

治疗:予服甘草附子汤,每日一剂,附子量为30g、针刺委中(双)、阳陵泉(左)。

9月30日二诊:左腿膝关节轻松,能屈伸,痛感大减,针委中出血。

10月15日三诊:左膝疼痛基本消失,嘱服金匮肾气丸每日二次,每次5g,以调养阳气,连服一月。三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仅患膝在过劳时稍感酸软无力。

体会

半月板损伤多见于青年人,是膝关节中最常见的损伤,多于膝半屈曲位时产生,当一侧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而身体忽然向前朝中线扭转时,股骨踝急骤内旋挤压半月板发生破裂,或股骨踝急骤外旋时,亦可引起半月板损伤。

损伤后,在委中、阳陵泉、膝眼或以上孔穴周围即会出现怒涨的紫青色血管,如在以上位置针刺放血效果可靠,对久治不愈而现阳虚寒凝之象者,必须配合中药治疗。

骨折后遗症

李某某,女,30岁,家庭妇女,龙湾区状元镇人。

年5月5日初诊。诊见患者左腕肿痛,屈曲受限,不能持物。据谓半年前于家务劳动中不慎跌倒,左腕着地,腕关节受伤,剧痛。

经医院拍片检查,左腕关节挠骨下端骨折,伤科常规治疗三个月后,骨折愈合,但腕肘有疼痛、肿胀、麻木。

中医四诊所见:舌苔正常,脉浮紧,时有恶寒烦热。证属寒湿束表之象。

治疗方法:给服麻黄加术汤三剂,同时在左腕之太渊附近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紫黑色瘀血。

5月10日二诊时,腕关节疼痛见轻,而仍有麻木感,恶寒烦热脉浮紧诸象,却均已消失。乃予刺血太渊(左)、阳池(左)。

5月20日三诊:左腕疼痛、肿胀、麻木均消失,能持重。为了巩固疗效,嘱服活络效灵丸料五剂,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体会

骨折后功能障碍,大多随着骨折愈合而逐渐克服,但个别病例因外邪束表或局部脉络阻塞,于骨折愈合后仍有后遗症。临床之际要注意先行解表祛邪,同时要在患处周围穴位寻找静脉明显暴露处给以刺血排除痕血,方能收到满意效果。

增生性脊椎炎

黄某某,男,65岁,永强村人。

年7月8日初诊。患者腰痛二年余,前屈、后伸受限,经X线检查诊为腰3~5椎骨质增生、退行性脊椎病。理疗、推拿治疗均不见明显进步。

中医四诊所见:面色黧黑,消瘦,佝偻,舌淡白,苔白腻,脉沉微。患者逢气候阴雨而腰痛加剧,证为肾气不足而寒湿凝滞。

治疗:以局部三棱针刺血(华佗夹脊)与内服独活寄生汤。

7月15日二诊时,腰痛大减,屈伸幅度已加大,治法同上。

7月30日三诊时,症状已不明显。为了巩固疗效,在委中(双)放血后加拔火罐。

8月15日四诊时已一如常人,但X线复查,骨质增生现象仍见。

体会

增生性脊椎炎,又称肥大性脊椎炎,主要为脊椎边沿唇状增生或骨刺形成,脊椎小关节边缘锐利,关节面骨质致密,关节间隙变窄为主。多见于中年以上,以腰椎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胸椎与颈椎。X线检查为重要诊断依据。

但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对脊椎肥大骨刺的形成,不仅要看到是致病因素、畸变与发病的一面,还要看到机体修复、适应、代偿的另一面。同时脊椎肥大的程度与临床自觉症状的轻重并不是同步的,而临床症状的消除对患者是首要的。

对这种退行性病变,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中药配合使用也是值得重视的。而针刺治疗对气血的畅通,疼痛的缓解更能起了主导作用。

增生性脊椎炎

杨某某,乐清翁详人,男,40岁,农民。

年10月23日初诊:患者32岁时,右腿疼痛,继则大腿下端近膝关节处疼痛剧烈,经种种抗炎治疗,曾切开排脓,伤口久不愈合,确诊为慢性骨髓炎,累治无效而求诊。

中医四诊所见:神疲乏力,语声低微,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色黄而短。右腿强直,生活难以自理。舌淡嫩而有齿痕,脉细无力。

检查:右大腿下段有一个疮口,约2x3厘米,已形成瘘管流黄水,疮面周围皮色晦暗。X线摄片,右股骨下端有明显破坏,并见有游离死骨。

治疗:内服阳和汤。针刺委中(右)、足三里(右)出血。

11月3日二诊:局部脓腐稠厚,先后排出3片小碎骨片,右腿疼痛减轻,肿胀渐消退,疮面肉芽较前新鲜。针刺委中(右)、阴陵泉(右)出血,内服阳和汤。

11月17日三诊:症状进一步缓解,可缓步行走。刺血委阳(右)、血海(右)。

11月28日四诊:疮口已愈合,时有隐痛,神色见好,舌脉明显趋向正常。针刺伏兔(右)、委中(右)出血,血色鲜亮。

12月15日五诊:全身状况大为改观。虽疮面仍有隐痛存在,而腿的活动功能却已恢复。治疗以八珍汤调养气血而愈。追访2年,情况一直良好。

体会

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其病理变化是骨髓出现炎症性充血及渗出,形成弥漫性蜂窝组织炎或局限性脓肿,导致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久之局部骨组织供血阻断,遂有死骨形成,迁延成慢性骨髓炎。

针刺治疗使血流通畅,消除髓腔炎症,骨组织得到正常血液供应,逐渐修复,使功能恢复正常,而阳和汤为治疗阴性疮疡的效方,对本病的治疗起着温阳补和、散滞祛毒的作用,增强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急性睾丸炎

张某某,男,40岁。永强龙湾瑶溪村人。

初诊:年5月10日。一月前发热,全身酸痛,左侧睾丸下坠胀痛、肿大,向上影响到腹股沟,左侧腰部也剧痛,活动不利,急诊到市XX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睾丸炎、经注射青、链霉素后,发热略退,而局部疼痛仍旧,腰部不能直立,大便一周始解,小便短涩而痛,西医认为保守疗法未效,决定先引流,后手术扎除。

检查:左侧阴囊红肿光亮,压之疼痛,质地坚硬,睾丸、附睾、精索皆肿大,睾丸鞘膜脏层与壁层粘连,左腰背有叩击痛。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80%。尿常规:红细胞1~2,白细胞7~9。

舌质暗红,苔黄腻而厚,脉弦数。证属肝胆实火湿热下注,瘀阻肝络。拟以三棱针在大敦、太冲、行间刺血,血出紫黑色,刺血后自觉痛减。予以龙胆泻肝汤加丹参、桃仁、大黄2剂,停用所有西医治疗。

二诊:5月12日。药后大便三次,阴囊肿胀疼痛已减,质地稍硬,腰痛稍安,黄腻苔也略化,脉弦数,再按上法出入。刺左肝俞,左委中、太冲出血,予龙胆泻肝汤加桔核、桃仁、苡仁,5剂。

三诊:5月18日。阴囊肿胀退减,睾丸、附睾丸仍稍肿大,精索稍硬而肿。给刺大敦、行间、血海出血,血色比先二次为鲜,而出血量已减少,再以三妙丸加丹参、桃仁、当归清化下焦湿热通络化瘀为治。

四诊:6月3日。经治后除左侧精索稍硬外,别无他苦。脉弦细,舌质稍暗红,苔薄。刺肝俞(双)、胆俞(双),血海(双)。停药观察。

7月5日随访,已痊愈。每日驾驶手扶拖拉机搞运输,壮健如前。一年后再访,无复发。自述左侧睾丸丸比前略小。

体会

急性睾丸炎,中医叫“子痈”,一般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以致气滞血瘀凝结而成。用肝经刺血加龙胆泻肝汤加活血行瘀药方是正法,血海一穴,既能活血,又能健脾化湿,故取之。

本例经西医月余治疗乏效而准备施行手术治疗时,改用上法予治,竟能迅速见效,实在令人惊讶不已。于此亦可见刺血疗法之伟功也。

头痛(脑震荡后遗症)

王某某,男,28岁,温州市龙湾区人

初诊:年3月5日。患者于三月前一次劳动中,因不慎后跌,头颅着地碰伤后脑,曾引起强烈头痛并昏厥半小时之久。经西医医治,效果不显,再更中医治疗,亦时愈时发。

现感左后头角痛,耳鸣,面潮红,健忘,夜眠欠安,脉弦实,舌质暗红,苔厚黄腻。证属脑部外伤后脉络瘀阻兼有肝阳化火之象,而所服之药,亦是活血化瘀,清肝化湿之剂,辨证无差,但治疗却无效,故决定先行刺血。

委中(双)、太阳(左)(穴上方静脉怒张处),阳陵泉(双),出血后加拔火罐5分钟。

二诊:3月20日。刺血后头痛大减而未止,耳鸣,面红稍减,脉弦,舌质暗红,苔薄白。治已得手,再予刺血通络行瘀止痛,刺左太阳,加拔火罐。

三诊:4月5日。头痛已差,眠尚欠安,舌质红,少苔,予凉血和血安神中药5剂以善后。半年后随访,已痊愈,仅于外感后仍有耳鸣,而外感愈后耳鸣即停止。

按:刺血对脑震荡后遗头痛诸证效果明显,在太阳穴周围有青色怒张络脉处刺血,最为紧要。每据临床证状之变化加增其他穴位。如肝火旺加阳陵泉、太冲。湿浊内阻加阴陵泉、足三里。症状消失后,可据脉证给予中药以善后。

非化脓性中耳炎

陈某某,男,61岁,乐清县翁样镇农民。

年1月11日初诊。患者于二月前外感发热后两耳听力下降,医院五官科检查,诊为“非化脓性中耳炎”、“鼓室积水”、“鼓膜膨隆外凸”,采用咽鼓管吹张术与鼓膜穿刺抽液,结合西药内服(具体药物不详)。

抽液之后虽当即感到听觉有所好转,而一周后,听力又逐渐下降,一连诊治一个多月,疗效越来越差。后经人介绍,求诊于余。

证见:脉沉细,舌淡苔白腻,形寒肢冷,夜尿频频,耳中憋闷如塞,耳聋。大声叫喊方能听见。脉证合参,显属肾阳不足,痰阻窍闭。

乃予针刺放血翳风(双)、丰隆(双)。方药予以金匮肾气丸。

1月15日复诊:听力大有好转,耳中闭闷感亦减,夜尿次数也比前减少。再予针刺放血:翳风(双),耳门(双)、丰隆(双)。方药仍守金匮肾气丸。

2月14日三诊:经以上治疗后,患者听力已恢复正常,仅现肢凉等肾阳稍有不足之象,再予以金匮肾气丸一月量,以善其后。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此症,中医谓之“耳胀”“耳闭”。古代亦有称“气塞耳聋”,列入“暴聋”范畴之中。本病的病理关键是咽鼓管阻塞,中耳有渗出,积液,这在中医可视为“气滞血瘀”和“痰蒙清窍”。

本案患者,年过花甲,病程两月,一派肾阳不足之候。肾主水,开窍于耳,肾气肾阳不足,无阳光以制肾水,则水液上泛,停滞耳窍成痰致疾。此属虚中夹实之证,针刺放血,通络开窍,化痰启闭;肾气丸温补肾气。标本并治、故奏效迅速。

充血性青光眼

王某某,女,63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皇吞村农妇。

年5月18日初诊:患者二年来时发眼球胀痛、头痛、视物模糊,由于每次发作时持续时间较短能自行复原,致未积极就医。

半月前,因工作劳累及精神刺激又度急性发作,自觉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严重减退,始往市xx医院眼科诊治。诊为充血性青光眼。用缩瞳剂及降眼压药未能控制病情。西医建议施行双眼虹膜嵌顿手术,以患者不同意手术疗法,故来求诊于余。

四诊:舌质红绛,脉细弦,头、目疼痛呈阵发性,面部常时升火,耳鸣,心中烦热,易怒,甚而彻夜失眠,两眼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瞳孔放大,指压眼球坚硬如石,视力仅有光感。

综合诸证,此案显属肾阳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本虚而标实。乃以针刺放血结合方药之法予治。

穴取太阳(双)、风池(双)、太冲(双)均刺血;内服镇肝熄风汤5剂。

经针刺放血后,自觉诸证骤减,头目明显轻松,视力亦有所好转,惟尚不耐久视。

5月24日二诊:头目持续性疼痛已见缓和,发作时疼痛程度亦较前轻减。此法既效,仍守本法。给予刺血太阳(双)、风池(双)、行间(双)三穴,并于太阳穴针刺放血后加拔火罐5分钟,血出呈紫黯色。

术罢诸证又见减轻,视力大有好转,按压眼球,其硬度也稍减。再予以原方半月量。

6月11日三诊:通过上法治理后,头目疼痛已悉除,两眼视力也恢复正常。眠安,纳增,呕恶止。舌红少苔,脉红弦。惟因按压其眼球尚稍有硬象,乃再予针刺攒竹(双)放血后,嘱回去长服中药杞菊地黄丸一段时间(三个月)以巩固疗效。此案经如此给以治愈后,三年来追踪随访,未见复发。

体会

充血性青光眼,系一眼内压增高为主征的病变。在其急性发作持续发展时,会促使视神经萎缩而导致失明。此症与中医所谓的“五风变内障”相类同。

本案由于患者情志不舒,肝郁化火,风火相煽,灼津伤阴,阴虚阳亢,气逆络阻,蒙蔽清窍所致。肝开窍于目,目失血养,而病暴盲。刺血太阳、风池、太冲、行间、攒竹等穴,系疏通少阳、厥阴经络,使目受血而能视。方药镇肝熄风汤及杞菊地黄丸,能滋阴潜阳,与刺血疗法相配合致相得益彰。

新九针+埋线+浮针+腹针+蝶腭神经节疗法

关于举办“全国中医特色多种针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的通知

新九针疗法+埋线疗法+浮针疗法+腹针疗法+蝶腭神经节针刺

  各级有关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

  为了普及推广新九针疗法临床治疗技能,同时交流各地医学临床诊疗先进经验。由医院医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中医特色多种针法临床应用技术研修班”将定于年6月4日在广州市举办。届时将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授课,欢迎贵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一、疗法介绍

“新九针”疗法

  由于历史的原因,源于远古时代的“九针”疗法,逐渐后世医家放弃,导致“九针”中大多针具的流失。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古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年改制出最初的新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结合临床多年的丰富经验,反复探索,研制出了系列“新九针”针具,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创制了独特的新九针疗法。由于改制后的新九针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优点,又结合多种现代学说和技术,一经问世,就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这一疗法也便成为“新九针疗法”。“新九针”是师怀堂医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

新九针临床应用的治疗范围:

  (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埋线疗法

  穴位埋药线疗法是根据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实际上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非常广泛,目前主要用于各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针灸治疗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肠炎、胃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等,也常常用于美容、减肥、保健等项目,将这种疗法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症等。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非病痛区域的浅筋膜层(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具有几无痛苦、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新近研究表明: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

  本疗法主要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网球肘、膝痛、踝关节扭伤、腕管、综合征、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后遗症、痛经、胆囊炎等)引起的疼,对酸、麻木、胀等症状也有较好的作用。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二、主讲内容

第一天

1、新九针总论、治疗范围、适应症、禁忌症

2、埋线疗法总论、诊疗范围、优势3、浮针总论、诊疗范围、适应症、禁忌症

4、腹针总论、诊疗范围、适应症、禁忌症

5、蝶腭神经节针刺临床应用

6、刀钩针的临床应用

第二天

1、督主周身疾病

2、疼痛3、针灸与疼痛

4、针灸处方

5、关节影像诊断学6、秩边透水道

7、寰枢关节半脱位8、醒脑开窍法

9、脑血管疾病10、抑郁症11、神经衰弱

12、美容、减肥

第三天

1、面瘫2、面肌痉挛3、头痛

4、眩晕5、老年性痴呆

6、帕金森综合征7、三叉神经痛

8、枕大神经痛9、耳聋耳鸣

10、牙痛

11、鼻炎12、痤疮13、甲状腺疾病

14、口腔溃疡15、肋软骨炎

16、颈心病17、颈源性头痛

18、眼部疾病19、慢性咽炎

20、小儿脑瘫

第四天

1、颈椎病2、腰椎间盘突出症

3、腰椎骨性关节炎

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损伤6、肋间神经痛

7、项背肌筋膜炎8、小儿肌性斜颈

9、带状疱疹10、胸廓出口综合征

11、痛经12、慢性胃炎

13、强直性脊柱炎14、乳腺增生

15、盆腔炎16、溃疡性结肠炎

第五天

1、肩周炎2、腱鞘炎及腱鞘囊肿

3、痛风诊断和针刀临床

4、膝关节炎和关节积液

5、足跟痛6、股骨头坏死

7、类风湿性关节炎8、肱骨外上髁炎

9、肱二头肌腱炎10、牛皮癣

11、更年期综合征12、失眠

13、小儿多动症

老师现场示教,讲解注意事项,学员可以带患者免费治疗。

三、主讲专家

  李玲,主任医师、教授。山西医院(医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名中医,首届山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吕景山亲传弟子,世界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针刀医师学会常务理事,山西针刀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头颈部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医45余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新九针、小针刀、刀钩针、埋线、浮针、腹针等疗法的研究,擅长采用小针刀、针灸、埋线等技术治疗各类疾病,专治各种疼痛性疾病,特色治疗顽固性面瘫、过敏性鼻炎、肩周炎慢性前列腺炎、结肠炎、静脉曲张、一次性治疗咽炎。

骆艳红年5月生副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附院。

  山西省名老中医李玲亲传弟孑,山西针灸学会理事,山西针刀学会理事,中华传承中医九针学会理事。从医工作二十余年,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长期致力于中西并用结合,又突显中医特色。治疗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思想,在治疗中运用针刺的方法把中医的理、法、方、穴相结合。擅长运用腹部针刺调理脏腑、经络以治疗周身疾病。运用小针刀、新九针、埋线、浮针等。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雅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等其它的相关疾病,以及用蝶腭神经刺激术治疗鼻炎。临床主治慢性胃炎,失眠,中风后遗症,耳鸣耳聋,头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

四、邀请对象

  1、各医院针灸科、中医科、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医生。

  2、从事针灸术、教学、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

3、个体相关从业针灸推拿医师等。

五、研修方式及证书

  1、由老师亲自授课,并现场示范及手把手教授。欢迎各学员收集整理临床病例现场与专家交流,也可以带病人现场演示治疗。

  2、考核结束颁发医院学业证书。

  3、报到时交二张一寸免冠彩色照片。

六、培训事项

  培训时间:年6月4日—6月8日(6月3日报到)。

  培训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培训费用:人民币元(包括元报名费、授课、资料费、合影费)。培训期间食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备注:提前报名并预付报名费者赠送一套师怀堂新九针包(磁性圆梅针1支、毫针30支、梅花针1支、大三棱针1支、铍针1支、锋勾针1支、鍉针1支、鑱针1支、圆利针2支(长1支,短1支)、火针:细6支,中2支,粗1支,平1支,多头/三头1支(包括单头针,它又分细中粗,多头火针,火鍉针,火铍针)及配套器具微型酒精灯和针线包,毫针针盒。

七、报名方式及联系方式

报名电话;夏老师

  注明:鉴于保证培训班的教学质量,本班有名额的限额,请学员务必提前电话报名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gaowanyan.com/gymx/28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