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之分。有梦而遗精的,称“梦遗”;无梦而遗精,甚则清醒时精液自流者,称“滑精”。青壮年偶有遗精,过后无其它症状者,多属精满自溢现象,不需治疗。本病以遗精频繁,排精量较多为主证,并伴有头晕,心悸,乏力,腰痠等症。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及睾丸炎等引起的遗精,可参照本节施治。〔病因病机〕劳神过度,多思妄想,以致肾阴暗耗,心火独亢,引动相火,扰动精室;或因嗜食甘肥辛辣,蕴湿生热,湿热下注,淫邪发梦,精室不宁,均可导致遗精。如因姿情纵欲,房室无度,或梦遗日久,或频犯手淫,以致肾气虚惫。阴虚则虚火妄动,精室受扰,阳虚则封藏失职,精关不固,均可发生滑精。〔辨证论治〕体针(一)梦遗症状梦境纷纭,阳事易举,遗精有一夜数次,或数夜一次,或兼早泄。头晕,心烦,少寐,腰痠耳鸣,小便黄,舌质偏红,脉细数。治则清心降火,滋阴涩精。取背俞、任脉、足厥阴经穴。处方心俞肾俞关元中封方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感则君火动于上,夜有所梦则相火应于下,遂致精室动摇,精液自泄。本方取心俞清心宁志,肾俞补肾滋阴;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用以补摄下焦元气,配足厥阴经穴中封,降肝火而止梦遗。如少寐加神门、厉兑以宁心安神;头晕加百会以清热开窍。治法毫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针刺关元穴时,针感直达阴茎。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留针15~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二)滑精症状无梦而遗,甚至见色流精,滑泄频繁,腰部痠冷,面色?白,神倦乏力,或兼阳萎,自汗,短气,舌淡苔白,脉细或细数。治则补益肾气,固涩精关。取任脉、背俞、足太阴经穴。处方气海三阴交志室肾俞方义三阴交是贯通肝脾肾三经的要穴,有补益三阴的虚损、清泄虚火的作用,可主治滑精。配用气海、志室、肾俞之穴,尤能益气固精,治下元的虚衰,而有相得益彰的妙用。如有自汗加阴郄、足三里以益阴固表;少气加灸肺俞,以宣肺利气。治法针用补法,并灸。针刺气海穴时针感直达阴茎,针刺三阴交穴时针感最好上抵大腿内侧。隔日1次,留针15~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天,亦可加用艾灸。耳针取穴精宫、屏间、神门、心、肾。刺法每次取2~3穴,用轻刺激,留针30~50分钟,每10~15分钟捻针1次。水针取穴关元、中极。方法用少量维生素Bl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注入穴位,进针后待针感传向前阴时将药液徐徐推入。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附:阳痿阳痿即阴茎痿弱不举,或举而不坚,性交困难或时间短暂而早泄。发病病因多由纵欲过度,久犯手淫,或因思虑过度所致。亦有因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者,但为数较少。症状有虚实之分。虚证:阴茎勃起困难,时时滑精,精薄清冷,头晕,耳鸣,心悸气短,面色?白,精神不振,腰膝痠软,畏寒肢冷,舌淡白,脉细弱。实证:阴茎虽能勃起,但时间短暂,每多早泄,阴囊潮湿、臊臭,下肢痠重,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兼清湿热为辅。取任、督二脉及背俞穴为主,随症补泻,或针灸并用。穴取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阴陵泉、足三里、八髎、百会等,每次选2~3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应用例案〕王××,男,26岁。自诉:夜梦遗精每周2~3次,至今已半年余。自觉精神不振,倦怠乏力,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背酸楚,饮食无味,每于就寢前思想负担很重。查:苔薄舌红,脉象细数。治取关元、肾俞、三阴交、心俞、神门。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穴行针1~2分钟,初每日针治一次,三日后隔日针一次,共针十次为一疗程。患者自针后夜寐好转,奇梦未作,遗精也未出现,一疗程结束,诸恙悉平而愈。(摘自《现代针灸医案选》)。〔文献摘录〕梦遗失精:曲泉(百壮)、中封、太冲、至阳、膈俞、脾俞、三阴交(《神应经》)。阳不起:灸命门、肾俞、气海、然谷(《类经图翼》)。复习思考题1.何谓遗精?其主要症状是什么?2.遗精和阳痿的发病原因是什么?3.如何鉴别梦遗和滑精?4.梦遗和滑精在针灸治疗和选穴上有何不同?5.阳痿的常用穴位和治疗方法是什么?6.简述用耳针、水针治疗遗精、阳痿的方法。
说明: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关于各种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学员应在学完前两年的中医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光明中医网校摘录光明教材中此类治病内容,是为了供学员参考。学员至少要学完光明教材概论课程,理解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风热暑湿燥寒、表里寒热虚实等概念后,才能理解这些治疗方法。
使用方药治病应了解本草药性、方剂配伍基本知识,使用针灸治病应了解穴性、手法、禁忌,因此学员应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切忌贪多求快,否则欲速则不达。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面链接
当年为什么办光明函大?年吕炳奎校长的讲话(节选)
纯中医教育与光明中医及网校
光明中医教学体系探讨
光明中医的办学方法:自学?答疑?实践?拜师
合格临床中医师能力大纲(光明中医网校)
忆光明中医函大,聚光明中医精英,展光明中医前景
祝贺北京清北中医药跨界工程研究院与光明中医网校达成战略合作
国医大师李今庸:揭秘为什么中医博士不会看病
郝万山老师谈学习内经伤寒该使用什么工具书
什么是训诂?为什么学习中医要了解训诂学?
光明中医教材与其他中医教材的区别及阴阳五行答疑
热烈欢迎光明中医网校校长范竹雯及副校长一行莅临深圳视察指导工作
中医基础理论之滴水石穿系列
学医要学古汉语
中医四大经典辨析
浅谈《中医药学概论》的学习
怎样认识阴阳学说
感冒
感冒患者用药十忌
七?分?钱?中?药?立?奇?功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上)(望、闻、问诊部分)
诊法口诀学习辅导(下)(切诊部分)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温病条辨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金匮要略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伤寒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黄帝内经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方剂讲解》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中医药学概论》
系统自学中医问之《本草备要讲解》
李聪甫治学方法拾掇
背?诵?口?诀?有?方?法
方剂口诀学习辅导
如何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学习中医必须寓医理于临床
点击在看,传承中医文化
刘冠军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